劉曄是個有天賦的演員這毋庸置疑,他本身是個很敏感的人,天生就吃演員這碗飯。
一上來就拿影帝,早期那麼多獎項堆着,他一開炮就很牛逼。而且看得出來在圈裏他的確很吃香。
可是總覺得他後來就有點找不準定位了,或者很少再真正投入去演一部戲,可能太想擺脫憂鬱小生這形象?又或者是有點被大導演慣壞了帶偏了,總之很難找當年的感覺了。
另外劉曄的台詞功底也是一件很奇葩的事情,日常里劉曄說話有些結巴!
可演戲他從來不結巴的,不過有時候語速快起來仍然有些含糊不清,慢速說的時候還像回事,劉曄的音色實在太美好了!
早年間圈子裏就有流傳過,劉燁看劇本可以幾天幾夜不說話,每演完一個角色都要很長時間去抽離。
不定期就要抱着自己的腿哭一陳作釋放,一猛子扎進去出不來,後來開始長期失眠,經紀人陪着坐在香山上天天看日出。
這大概就是他在每一個角色塑造的過程中,把自己拆開投入進去,再把自己拼好了出來,之後再拆開投入另一個,這樣的投入再加那一張臉,還有中戲訓練出來的演技,自然能遠超同濟。
接到孟輕舟的電話,劉曄也有些摸不着頭腦,對着同樣不清楚情況的經紀人,相顧茫然。
「常姐,你也不知道?」
常季鴻在國內的經紀人圈子堪稱大佬,看看她帶過的一系列大腕吧,從蔣雯麗,劉燁,李小冉到後來的張魯一,黃軒…
不難發現她是一位更加注重演員自身實力的經紀人。
不過常季鴻的心態,也是圈裏出了名的淡泊,沒有什麼野心的鴻姐註定不能成為第一經紀人。
「他是導演,還是一個老闆,找你肯定是拍電影呀,總不能是想從我這把你挖走吧!」
「他的電影不是剛下映嗎?這麼快就拍新片了?」
「人家還是你的師弟,有什麼擔心的,走吧,我陪你去萬重山,省的你頭腦不清醒,又說胡話!」
萬重山的編劇組,向來都有一條規定,孟輕舟的劇本,只要過審了,大家就會對每個主要角色進行人物分析,按說這應該是演員的工作。
知道某些藝人沒有這個習慣後,孟輕舟索性讓公司的編劇來做這一步工作,但只能作為參考,真正的角色特性和演員的自我設定,這些都要在劇本圍讀後,再做最後的決定。
拿過《月球》男主的角色分析,孟輕舟在會議室等候劉曄的到來。
南京《致青春》劇組,第一次和佟大偉搭戲的楊蜜,很清晰的認識到了自己的不足。
情緒表現的不同方式,片場的精準走位,以及對角色性格的全麵塑造,這些都是稚嫩的小狐還需要長期學習的。
孟輕舟在她進組以前,就告誡過她,電影裏不能千面一體的表演,在不同的場景需要有符合定位的表演形式。
演技這東西,本質上是一種工作能力,可通過後天學習和鍛煉獲得,比如表演系畢業生。但要到好的地步,又不僅僅是工作能力那麼簡單。
有人天賦好一點,更努力一點,表演的自由度更大。有人差一點,懶一點,只能在所有的電影裏,只提供三四種表情,任導演採摘。
雖然他們提供的高興和痛苦,並沒有太大的肉眼可見的差異,但一個牛逼的導演,是可以通過前後場景、人物關係,去幫助觀眾,通過這種演員的這種級別的表演,去建立故事性的。
所以,上過專業學校的演員,都有演技。現在複雜一點,一張帥臉,也是一種演技,雖然這種演技天然的成分太多。
演員首先是一個人,是人就有自己的體味和氣質。所以,有的演員窮其一生,都在追索那種「一直在找的角色」。
其實就是和自己很像的那種人。但這是命,有人第一部電影,就遇到了,比如林青霞,對,就是《窗外》。
有人好久才找到,比如菲利普·塞默·霍夫曼,他在從業13後年,去世的9年前,找到了《卡波特》。當然,更多的人,一生都沒找到。
怎麼才能是一個好表演呢?
這和現場萬事萬物都有聯繫
第六十六章:演員楊小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