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等擲地有聲,全無退縮猶豫的回答,讓皇帝露出一絲滿意的笑容來。不管孫璧在軍事上的能力到底有多強,至少這份忠心和擔當已經勝過太多人了。
而且,相比於另一個合適的人選,他也確實更希望由這個兒子來當此番戰事的三軍主帥。所以在稍作沉吟後,他便看向了下方群臣:「諸位愛卿,你們以為由英王掛帥,去北疆破敵,如何啊?」
先是一陣沉默,但隨即,聞銘、魏梁等英王的親信人等已紛紛出聲表示支持:「陛下聖明,臣以為如今朝中當以英王為最合適的人選!」
太子心裏那個急啊,這時都忍不住給自己人打起了眼色,當即就有幾名官員先後跳將出來:「陛下,臣以為此事還有待商榷!英王畢竟資歷不足,北疆兵事更非兒戲,一旦有所疏忽,那可就是幾萬幾十萬將士的生死啊!」
「是啊陛下,英王或許曾攻讀兵書多年,但真要放到沙場之上,終究還是年輕了些,臣也以為此事當作三思……」
面對這些人的質疑,孫璧倒是不好開口。好在還有其他人可以相助,這時聞銘已立刻反駁了起來:「諸位大人所慮不能說沒有道理,但只以年輕便否定陛下如此定主帥人選還是過於草率了,你們豈不知漢時衛霍皆是年紀輕輕便統帥大軍,連戰連捷,平定匈奴之禍的嗎?」
對上他,這些老對手們自然更無負擔:「衛青霍去病那都是千年難遇之天生將才,英王縱然再知兵,怕也無法與他們相提並論吧?」
「把可未必,至少我曾與英王在地圖上推演交鋒,卻未能佔到任何便宜,稍遜一籌,所以我以為英王之永兵,在我大越朝中已不輸任何將領,包括如今北疆的三位老將軍。」段廷又突然開口道。
他倒並沒有和聞銘等人一樣早早就歸入英王一黨,事實上以段廷的身份,也不可能做出這樣的決定來。不過這並不影響他和孫璧平日裏有所往來,並通過一些沙盤推演,對這位皇子的用兵能力感到佩服。這也是段廷這次會舉薦孫璧的原因,因為他知道,孫璧是如今朝中最合適掛帥的人選了。
有段廷作保,其他人還真就無法質疑了,畢竟真論用兵作戰,如今殿內君臣百人,沒一人能比他更有話語權了。
而皇帝,也在這時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仔細打量了孫璧一番後,才道:「朕意已決,兵貴神速,北疆之事更是刻不容緩,就由孫璧為此番北疆三軍主帥,統領各城守軍,及天下各地援兵,即刻便趕赴北疆,破敵守邊。」
「臣接旨,臣定當盡我所能,破鬼戎,守邊疆,還我大越天下安定!」孫璧也不再遲疑,當即跪下接旨。這下,算是把事情給徹底敲定了,也讓一旁的太子一陣無奈,這時再說什麼都遲了。
他很清楚,這事一旦定下,孫璧要是不能達成目標,或是索性戰死北疆也就罷了。一旦讓他真取得了一場大勝,不說能不能真像之前想的那樣將鬼戎重創,光是只要守住北疆各城,那他之前最大的短板資歷和功勞,也將被徹底補齊。
到那時,他一旦再回京師,恐怕自己的太子之位就真不保了!
這個可怕的念頭一生,直讓他遍體生寒——自古以來,沒有一個廢太子會有好下場,或是死,或是生不如死!
恐懼很快就化作了怨毒,多年來一直積蓄下來的對自己父皇的恐懼、怨憤全都開始轉化,化作了對他的深深敵意……
此時的孫雍卻沒有感受到來自自己長子的怨毒與敵意,他更在意的還是此番由孫璧掛帥能否真見成效,便又鄭重問道:「孫璧,你以為接下來當如何用兵破敵啊?」
「兵無常勢,當臨敵而斷,現在說再多,也只是紙上談兵,臣不敢妄言。但有幾點臣是知道的,那就是只靠北疆現在的兵馬,卻敵容易,真想要給予鬼戎重創,甚至直入漠北草原,卻有些力有不逮了。所以,臣以為在臣急往北疆統籌作戰的同時,中原各地官兵也該抽調出一部分來趕往北疆助戰,此乃其一。
「其二,兵馬未動糧草先行,此戰打的是我大越兵馬之戰意決心,但更重要的還是後勤保障。所以臣希望陛下能答應臣一個請求……」
皇帝若有所思地看着他,這才點頭道:「你說。」
「臣請陛下允准讓李凌重回朝堂,助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