測試廣告1
《四民月令》種植作物廣泛;牲畜種類多;手工業包羅萬象;紡織業;製造業;學校。一筆閣 www.yibige.com 更多好看小說
自給自足,閉門位市。
為宗族、親戚、賓客提供勞動,也是武裝力量。
《隋書經籍志》、《舊唐書經籍志》均對《四民月令》有記載;宋朝初期,《太平御覽》的仍有提及該書,但是在《宋史藝文志》已無相關記載,估計該書於北宋中期到南宋滅亡散失。
而以防自己的記憶中有偏述,周文文又找到了崔寔的記載。
崔寔又稱崔實,字子真,冀州。東漢後期政論家、農學家,著有《四民月令》、《政論》等,系東漢著名家崔瑗之後,與蔡邕齊名,號稱「崔蔡」。
東漢政治黑暗,世家地主累世貴盛。他們除了擁有田園、苑囿外,還將西漢時少見的塢壁、營塹作為自家的莊園形式。
莊園內聚族而居,宗族首腦、長者是莊園的統治核心。
崔寔就出生在這樣一個名門高第的莊園主家庭。
「崔氏有美才,兼以沉淪典籍,遂為儒家文林。」《後漢書·崔實列傳》)
崔寔是繼祖父崔之後崔氏在文林中最享有盛名的一個,他的父親崔瑗雖然對農業生產十分重視,一次曾「為人開稻田數百頃」,但性格豪邁,不關心家中生計,偌大的莊園全由崔實母親一人操持。
崔寔是個孝順的孩子,看母親辛苦,就學着幫助料理,他處處留心經營管理的經驗,逐漸學得不少按照時令來安排耕織操作時間的知識。
崔瑗去世後,崔家莊園經濟窘迫,單靠耕職不夠開銷,於是除了加強屯賤賣貴之外,崔實還利用家中舊有的釀造技術,經營釀造酒、醋、醬業,維持生活。
「正月可做諸醬,至六七月之交,可以做清醬。」《四民月令》
......
在東漢,名門望族」式的家庭,其男性成員在選擇自己「出仕」時機的時候,一般是相當慎重、不肯輕易屈節的。
所以,雖然兩次被桓帝召拜,朝中大臣多次舉薦,性格內向的崔寔出仕時還是到了中年。
人到中年,閱歷和知識更加豐富。
崔寔就帶着一腔憂國憂民的心和積累了半生的農業知識來到了五原郡,任太守職。
那時的五原郡,經歷了王莽新朝、南北匈奴激戰以及漢匈交戰,百姓貧苦不堪。
崔寔四處走訪,探視民情,發現五原郡地處邊陲,冬天寒冷而漫長,老百姓沒有足夠禦寒的衣服穿,就睡於草窩之中,見地方官吏時則「衣草而出」。
雖然那裏的土壤適宜種植麻等纖維作物,但民間卻不紡織……環境的惡劣不可怕,可怕的是隨遇而安的生活態度。
崔寔決心帶領五原郡的人民戰勝惡劣的自然環境,過上豐衣足食的日子。
他先是變賣了自己所有的財產,然後用得來的財產買來紡織機器,並邀請中原紡織名師教百姓紡織技法,同時下令郡內廣泛種麻。
從此,五原郡地區種麻、紡織蔚然成風,百姓的生產、生活漸漸改善。
後來,在五原出現了許多專用於漚麻的池塘,麻池這一地方俗名也由此而來。
由於在五原政績卓著,崔寔又被推薦為帶有邊防重任的遼東太守,不幸的是,在赴任途中,他的母親病故了。
回鄉,為母行喪;喪滿,升為尚書;遇黨禍,免歸。《四民月令》就在崔寔家居洛陽時誕生了。
這本用「月令」體裁寫成的古代農書與《汜勝之書》齊名。
崔寔按照一年十二個月的次序,將一個家庭中的事務分作三大類:一是家庭生產和交換;二是家庭生活,包括祭祀、醫藥養生、子弟教育、住房和器物修繕等;三是社會交往。
這三大類中,他着重強調的是家庭生產的交換。
比如,一月,也就是現在所說的正月,「雨水中,地氣上騰,土長冒橛,陳根可拔,可種春麥、瓜、芥、葵、大小蔥等。
林木方面,可移竹、桐、松等樹;蠶桑加工方面,令女紅促織布、令典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