測試廣告1 康親王當即對他大加讚許,破例讓其以「布衣之身」加入平叛大軍。燃武閣 www.ranwuge.com
在事後戰事的發展中證明康親王果然沒有看錯人。
戴梓為平叛大軍進行了卓有成效的火器維護、修理、改良以及製造。
使得清軍在火力打擊方面佔有絕對優勢,從而大大提高了戰鬥力。
戰後由於戴梓的出色表現,自然那是大功一件!康親王又再一次破例帶着他,覲見麻子。
由於他飽讀詩書,工於詩文,再加上在火器製造上所表現的「超出常人」的天賦。
當下贏得這位麻子皇帝的青眛,被授予翰林院侍講,成為清帝國重要的的儲備人。
戴梓擔任翰林院侍講後,其火器設計方面的才能,得到了充分的發揮。
先是荷蘭使者向麻子皇帝進貢該國新型火槍,以示向大清炫耀該國的強大武力!
為此,麻子命令戴梓迅速仿製該國火槍,回贈給使者,以滅其威風。
當下戴梓不辱使命,僅在短短几天之內,便仿製成功十支荷蘭「蟠腸鳥銃」,回贈給荷蘭使者。
此舉不僅是捍衛了大清帝國的尊嚴,同時戴梓精湛的武器設計才能,也贏得了朝野上下一致的讚譽。
至此之後,年輕的麻子皇帝在火器設計製造方面,更加倚重戴梓。
不久滿清為了應付西北戰事,需要一種威力巨大的火炮來裝備清軍。
這時戴梓依然領命,不到十天時間裏,新型火器「子母炮」設計成功了。
該炮威力明顯優於當時清軍所有裝備的火器,而且重量只有300斤左右,在17世紀的火器製造界不得不說是一個「奇蹟」!
當時不論是歐洲,還是中國,火器製造時總會有這種「頑疾」。
一種火器如果追求射程遠威力大,必然會造成體積重量巨大,一兩千斤都是「小意思」。
這必然限制了其機動性和運輸困難等弊端,如果追求機動性高,以便於運輸,往往會制約該火器的射程和威力。
而戴梓所設計的子母炮,就是榴彈炮的前身。卻很好地解決了這一困擾世界火器設計界的「難題」!
這他的這一設計不僅解決火炮的機動性差和運輸不便的弊端,而且還兼顧火炮射程遠,威力大等優點,可謂是一舉兩得!
麻子在參觀完子母炮的演練後,聖心大悅賜名該炮為「威遠大將軍」。
該炮在此後不久爆發的「昭莫多戰役」中大顯神威!
鋪天蓋地的炮彈碎片,打得蒙古噶爾丹大軍哭爹喊娘,頓時潰不成軍,根本無法在清軍如此猛烈炮火之中,保持嚴整的軍列。
頃刻之間,剛才還如狼似虎的蒙古騎兵,便紛紛棄械逃命。
至此一戰,噶爾丹大軍一蹶不振,十年不敢進犯國境,蒙古喀爾喀地區又重新回到了中國的懷抱。
後來他又發明了連珠火銃,火銃即火槍,宋朝時發明,宋、元、明時代均已裝備軍隊為火器隊。
元代蒙古西征西亞歐洲,曾經有炮隊發揮威力。
後來,東方的火槍技術為意大利、葡萄牙、尼德蘭(荷蘭比利時)人所學並改進。
明末,努爾哈赤的東擄軍即曾經請歐洲技師指導研製「紅夷大炮」等軍火。
來華之耶穌會士利瑪竇、南懷仁均曾經參與明清的製造槍炮活動。
戴梓的發明是可以連續發射二十八發子彈的「連珠火銃」。
據記載,銃背有彈匣,可貯存28發火藥鉛丸。銃機有兩個,相互銜接,扣動一機,彈藥自落於筒中,同時解脫另一機而擊發,能夠連續射擊28發子彈。
人在家中坐,禍從天上來,戴梓在火器設計中頻頻大放異彩,並沒有給他帶來什麼好運。
不久,麻子便以「通倭」為名,將其一家流放到關外東北。
此後的30餘年間,戴梓飽經風霜,嘗遍人間疾苦,最終死於貧病交加!
一代兵器大師,卻以這種悽慘景象落幕,真是讓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