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荷蘭的盟友也向法蘭西宣戰了,那麼貴國也會向荷蘭的盟友宣戰嗎?」
面對這個令人心動的議題,莫爾帕伯爵問到了這個議題中最關鍵的一條。
這個同盟,是針對第三國的同盟?還是中法攻守同盟?
「暫時不會。但將來或許會。如果我們不能夠擊敗荷蘭,拿回明帝國巔峰時期的政治遺產,也就不能夠離開東南亞。而東南亞,只有荷蘭人。一百年前,荷蘭人把英國人從東南亞趕走了。」
劉鈺回答的很從容,也很有道理。
無法擊敗荷蘭,也就無法走出馬六甲海峽。走不出馬六甲海峽,也就根本無從和英國作戰。
荷蘭人當年搞屠殺加恐嚇,以及在日本那邊使壞,逼走了英國,使得英國在東南亞沒有什麼勢力。
至於荷蘭其餘的盟友,諸如哈布斯堡之類,奧地利有海軍嗎?
其實,東南亞還有一個歐洲國家,西班牙。
英國和西班牙的關係不好,塞維利亞條約之後,英國被禁止前往西班牙的殖民地進行貿易,但是走私販子詹金斯跑去貿易,耳朵被割掉了。
這種狗屁倒灶的事引發了一場戰爭,實際上本質還是為了爭奪海權和殖民地貿易權。這一次戰爭很出名,因為這場戰爭,英國海軍完成了第一次海軍艦隊環球航行。
這次航行,水手因為壞血病死了六成,六艘船最後也只剩下一艘,而且帶隊的這個軍官是個很敵視中國的人:這是個傻叉,雞需要吃石子和砂子以消化食物他都不知道,然後在廣東買雞吃,說中國人狡猾給雞餵砂子;說中國農民很無恥,用某種手段可以阻止豬上廁所,從而在賣豬之前狂給豬喝水。
此人算是開了在歐洲黑中國的先河,所以劉鈺印象比較深刻。
因為這個深刻的印象,劉鈺可以斷定,英國現在在東南亞,集結不了多少軍隊。六成的航行死亡率? 英國承受不起。
故而其實這時候和英國開戰? 劉鈺心裏是有底的。
英國要一直到美國獨立之後,才有能力越洋運輸超過兩千人的隊伍? 才能夠讓戰列艦航行於兩洋之間? 才完善了海洋補給體系。
在南洋的家門口打,這時候劉鈺是一點不怵英國的? 最多能來一兩艘老式的三級艦,問題不大。真打起來? 還有西班牙這個戰時盟友。
只是沒有必要。
和英國打? 大順毛好處都沒有,還得斷掉一大部分出口貿易。如果能讓英國保持中立,這是最好的。
這一次之所以大張旗鼓地和法國談判,也是為了刺激英國? 讓英國主動派使者來? 簽訂一個暫時的中立合約。
如果英國給臉不要臉,哪怕放棄東印度公司的貿易,也要履行英荷同盟的義務,那就只能一併宣了。
反正又不去倫敦,在家門口打不用怕。
真要是打輸了? 還能刺激一下大順朝廷,全力造艦下餃子? 擠出來幾千萬兩軍費,砸錢就是。
不過這也只是最後逼不得已的選擇? 能刺激英國讓英國主動中立是最好的。
與荷蘭的矛盾才是最大的。
對日貿易,荷蘭搶走了一部分貿易份額? 還是拿大順的生絲和糖去日本換金銀銅保持公司的資金流水。
南洋貿易? 荷蘭是諸多西洋國家中逆差最少的? 就是因為胡椒之類的東西可以直接交換茶葉。
馬六甲和巴達維亞,更是大順這個「西域都護府」的重要軍鎮,不控制馬六甲,走私和逃稅問題就大順漫長的海岸線和開關政策,根本無法保證。
拿到馬六甲,大順才有了自我選擇的條件,是繼續開拓還是縮頭圈地自萌建天朝。
否則,那就只能當個草履蟲,外界刺激一下便應激一下,談不上自主選擇今後的道路。漫長的海岸線,被刺激的主動權始終握在歐洲人手裏。
莫爾帕伯爵慎重地考慮了一下劉鈺的話,認為劉鈺說的也確實有道理。
大順就算將來對英國宣戰,也不可能把艦隊開到大西洋。只要能拖住荷蘭、攻擊荷蘭的東印度公司,這個盟友就是非常值得的。
法國現在在東南亞也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