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業和商貿業一邊。
換句話說,就是把第三等級、第四等級的人,以及第二等級中的手工業作坊主,推到了反對面。
攝政派可以發動政變,至少澤蘭省和荷蘭省,省議會攝政派是可以控制的,可以把威廉四世的省執政官的位子剝奪。
聯省共和國的執政,是由下而上的。首先要成為七個省每個省的執政官,然後才能成為聯省共和國的執政官。
荷蘭省和澤蘭省剝奪威廉四世省執政官的位子,卻無法剝奪他其餘省執政官的位子,不過缺了荷蘭省和澤蘭省,他就不是聯省共和國的執政官了。
但威廉四世或者逃去英國、或者回到自己之前的四個省,這都給荷蘭帶來的危機。
逃到英國,意味着將來荷蘭可能會面臨一場英國支持的復辟。
返回其封地,意味着荷蘭現在就要面臨分裂,甚至爆發內戰。
威廉四世在台上的時候,會和攝政派合作,視第二等級、第三等級、第四等級都是下等人。
一旦其不在台上,他轉身就可以化身為第三等級、第四等級的代言人:在野的人,可以隨便放空炮。明明在台上和攝政派親密無間,一旦下台,就可以高舉民意的大旗,許諾恢復行會、壓制金融等等。
而且,鑑於奧蘭治家族的貴族身份,還有一件攝政派沒法做的事。
攝政派不可能引法國人入關,來武力驅逐奧蘭治派,那樣荷蘭就不是中立了。
但奧蘭治家族卻可以憑藉貴族身份和親戚關係,引英國人入關,因為荷蘭本身就有英荷同盟。
攝政派希望的是退出戰爭,不反法但不親法,而不是轉身跳反去和法國結盟。這是攝政派所屬的共和派都能接受的一個結果。
要推翻奧蘭治派,攝政派不得不和共和派內的其餘派別在大方向上保持一致。
籠統的來說,荷蘭此時的政治派別,分為親王黨和共和派。
攝政派,包含在共和派之內。但共和派,不止有議會攝政派。
共和派整體上,都反對執政官的存在。
但是內部派別對內政、外交的看法,卻是天差地別。
荷蘭從衰落之後,精英們就在尋找「救國圖強」的路子。
和中國的那段時間類似,前期什麼野路子都有,什麼奇葩的想法都有,都是為了救國圖強嘛。
所謂: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發現問題這個階段,已經過去了,荷蘭的精英們都發現了,荷蘭衰落了。
問題就出在分析問題這了。
為什麼衰落了?
不把這個問題搞清楚了,那就沒法解決問題。
而攝政派之外的共和派的其餘派別,找了一個非常奇葩的點,認為荷蘭的衰落源於「世風日下、人心不古」。
而為什麼會「世風日下、人心不古」,再不是黃金時代的荷蘭精神了呢?
因為法國的文化入侵,法國的等級制文化,以及繁複的依託於等級制的禮儀,導致了荷蘭人的精神被腐蝕了、被影響了,所以荷蘭衰落了。
總之,和中國那段時間一樣,試圖用「道德復古」來救國圖強。
然而物質決定意識,而不是意識決定物質。
在荷蘭的黃金時代,外有強敵,內部剛起步發展,手工業最是發達,出口旺盛,所以勞動被尊重、人與人之間比較團結平等。
可現在,商業發達,金融業發達,手工業衰落,一群路易十四時代被趕走的法國群體來到荷蘭,自然而然地帶來了法國的奢靡生活、繁瑣禮儀。
人有錢之後,自然而然地會往貴族禮儀上靠、往奢靡生活上湊。
而商業發達之後,商人自然而然爾虞我詐、自私自利。
金融業發達之後,自然輕蔑勞動,坐在家裏玩股票投機期貨放貸就能賺錢,為什麼會尊重勞動?
所以到底是荷蘭自己的發展導致的社會風氣轉變?
還是社會風氣轉變導致了荷蘭的衰落?
這個問題,共和派內的一些人在沒有找對路之前,歸結於法國的文化入侵,導致了荷蘭人民
第五三二章 賭國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