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速中文網 > 軍事小說 > 新順1730 > 第三十一章 全是好處,沒有壞處(中)

第三十一章 全是好處,沒有壞處(中)

陸,也是增加生產。」

    「如果假設,賢良文學的腦子裏,有增加生產這個概念,並且非要貼金,說他們的思路是以增加生產為目的的話。那麼,道理是對的,但過去時候為了踐行這個道理而用的方法,未必是現在依舊可用的。」

    「如果非要用,這就叫刻舟求劍。」

    「桑弘羊大夫說的『今吳、越之竹,隋、唐之材,不可勝用,而曹、衛、梁、宋,采棺轉屍;江、湖之魚,萊、黃之鮐,不可勝食,而鄒、魯、周、韓,藜藿蔬食。天地之利無不贍,而山海之貨無不富也;然百姓匱乏,財用不足,多寡不調,而天下財不散也』的問題。」

    「鐵路、海運,是最終的解決方案。不是說,我要重工商,那麼吳越的竹子就能飛到曹衛了;萊州的青魚,就能讓鄒魯的百姓吃到了。物流運輸,也是需要成本的。」

    「鐵路修好只好,這個問題就可以解決了。最起碼,京城吃到漢口的橘子,並且小康之家也能吃到,這肯定是沒問題的,對吧?」

    「而之前,就是京西的煤,距離京城才不過幾十里,尋常百姓依舊用不起。」

    「桑弘羊指出了貿易的必要性,但當時他沒辦法解決物流問題。現在修路、興海運,則是為貿易提供了基礎。」

    「而我說的務本,是另一回事。是說通過外部的棉花大量傾銷輸入,消滅本地的種棉產業,使得本地百姓種棉無利,不得不種糧食。而種糧,也就意味着還會繼續保持收租子、放高利貸的形式。」

    「而繼續保持收租子、放高利貸的形式,又讓外地貨物湧入本地,使得地主想要維繫原本的生活,不得不加重租子。這就會迫使佃農願意接受遷徙。遷徙之後,這才叫……務本。」

    「務本的本質,是增加生產。賢良文學或許可能認為,貿易不會增加生產,所以非要說他們懂經濟,務本就只能這麼理解。」

    「將這裏的百姓遷徙到人少地多之處,是不是增加了生產呢?那麼,怎麼能說這不是務本呢?」

    「除此之外,還有一種務本的理解。」

    「本地多種糧食,糧價則低,糧食便多。朝廷以類均輸之法,以江南之財幣,收本地之糧。」

    「以工代賑,於農閒時候,多興水利、道路等工程。」


    「使得每個百姓所能創造的財富增加,宏觀上水壩、運河、灌溉渠、道路等,都是財富。這也是一種務本。」

    「至於朝中守舊之臣所言的『務本』。那不過是得其形,而不得其意;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以為種糧食這個形,就是本……」

    「他們既非要這麼想,那麼這也算是一種務本。總歸,此時於誰而言,都可以理解為務本,那不是說只有利而無弊嗎?」

    「站在桑弘羊、管夷吾一邊的,覺得此事大利。湖北的橘子,確實可以賣到京城了。」

    「站在賢良文學一邊的,也會覺得此事大利。」

    「既如此,便有利而無弊。」

    太子明顯能聽出來劉鈺是有立場的。

    只不過,劉鈺在沒有隱藏自己立場的情況下,站在了對立面的角度,嘲諷之餘,還闡述了一番站在對立面的視角下一樣有利的說辭。

    皇帝既是讓太子來聽其「所以然」的,對於這裏面的東西,仔細思索之後,問道:「之前父皇說,應師夷之長技。這夷之長技,多由國公帶人編纂,多化用先秦兩漢之經濟手段,予以闡釋。最多也就追到了永樂帝遣三寶太監下西洋,壟斷香料之利,與荷蘭東印度公司之比較。」

    「剛才聞國公之言,說要傾銷棉紗棉花……是不是,國公所言的『務本』,其實擔心出現類似夷人圈地運動之事?」

    「若棉貴,則驅佃戶,而收土地種棉,得利頗豐。致使百萬佃戶為流民,而亂中原?」

    「國公之『務本』,可有這個意思?」

    這些東西,朝中讀過的人多了去了。

    只不過,負責編寫這些東西的人,是劉鈺。

    他有自己的立場,也有自己的三觀,所以不會朝着什麼「民族性」、「平凡而偉大的氣質」、「宗教的優越」、「文化的優越」這些扯犢子的方向上去搞。



  
望舒慕羲和推薦:  
隨機推薦:  全民遊戲:從喪屍末日開始掛機  老實人逆襲2003  震驚!我的徒弟居然是女帝  雲煙神帝  一人之上清黃庭  
『加入書籤,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

搜"新順1730"
360搜"新順1730"
語言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