測試廣告1「首陽山?」
二世聽到這個地名,也不由得心裏一震。筆神閣 m.bishenge。com
首陽山在歷代都是天下聞名的地方,這個地方當與伯夷、叔齊有關。
伯夷、叔齊乃孤竹國國君的兩個兒子,其父死,遺命叔齊繼位,而叔齊認為伯夷是長子遂讓位於他,伯夷卻認為父命不可違,便逃跑了,叔齊也不肯繼位而逃。
武王伐紂,車載着文王的牌位行軍。伯夷、叔齊叩馬進諫:「父死不葬,爰及干戈,可謂孝乎?以臣弒君,可謂忠乎?」
衛士欲殺之,姜太公曰:「此義士也。」衛士就把他們趕走了。武王大會八百諸侯於孟津,渡河後陳兵於牧野,殷紂王發兵70萬拒之,奴隸陣前倒戈叛紂,紂王自焚於鹿台,商朝滅亡了。
伯夷、叔齊恥食周粟。便隱居於首陽山,採薇而食,有婦人曰:「子義不食周粟,此亦周之草木也。」二人羞憤,絕食而死,葬於首陽山。歷代對伯夷、叔齊推崇備至,稱其二人為「二賢人」、「二君子」。
這首陽山背後的典故,是歷朝歷代的文人都熟知的。而這個故事發生的年代距離先秦也並不遙遠,就算是目不識丁的赳赳武夫也聽過這伯夷叔齊之名,關東首陽之地。
茅焦提起此臣,不僅僅是表示自己的高尚品節,更是有殉節成就大義的意思。
一側史官皺着眉頭,耳邊似乎被銅鍾之音猛震,瞳孔中都閃着佩服之色,雖然是寥寥數語將今日之事記下,但是對於後人卻意義非凡。先秦時期的貴族精神在秦朝被完美的繼承,而且大秦帝國的朝臣之中,尚有這般君子。
若此事傳到天下,天下士人自然對着咸陽宮更是充滿嚮往。
吾寧死!願成大義,垂範天下人。
也正是因為這茅焦有殉節之義,這些話就像是春日裏的第一道驚雷,似乎驚醒了朝中這些大臣忙着爭權奪利的大臣。
此時此刻,他們無一不一臉驚奇,馮去疾也沒想到,茅焦不出口便罷,一出口便猶如山搖地動,震撼人心。
帝國的朝堂上,雖然大致分為兩派,這兩派之中也都有投機倒把者。但毋庸置疑每個大臣都是抱着不同的目的站在這裏。
有人想要保住自己的權位,有人想剷除自己的對手,有人想維護自己子孫後代的利益,還有一小部分人,是為了天下。
看似這一小部分為了天下的人勢力單薄,但往往正是他們的運籌帷幄,多方周旋緩解統治階級和被統治階級之間的矛盾。
如果一個國家的高層內部里沒有這樣一部分人,都只是維護自己的利益,那麼底層民眾必然會遭到壓迫,國力凋敝,朝代更迭;有時候,高層內部確實有這樣的人,但是如果這部分人遲遲得不到權力,亦或是權力過小,被打壓,也會引發同樣的局面。
在如今的朝中,扶蘇放眼朝野,能夠真心為帝國的未來考慮的人,寥寥無幾。
但是現在,有個人主動出言意在喚醒這種意識。
扶蘇聽到茅焦這番話,心中自然騰起感動。茅焦有意化改革為玉帛,讓大秦帝國內部停止紛爭,同心協力輔佐皇帝。
扶蘇對於茅焦的這份勇氣
第六十二章 諸位都是秀兒(求打賞月票推薦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