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立世界線,渣艾與艾格妮絲一見鍾情後攜手飄零江湖,從此悠遊人間~】
1851年5月16日
距離倫敦世界博覽會的開幕,已經過去半個月了,但是這一場盛會所帶來的喧囂,卻遠遠沒有結束。
恰恰相反,隨着有關於它的傳聞從倫敦向整個世界擴散,這一場盛會越發受到世人的矚目,倫敦周圍的鄉民們、沿途各個城市的市民們、乃至歐洲各國的遊客,正向着倫敦紛至沓來,想要親眼目睹一下它所展現出來的神奇世界。
舉辦這一場盛會的地點,是專門為此修建的龐大建築——水晶宮,雖然在未來兩百年當中,這種大型建築已經在全世界屢見不鮮,甚至讓人有點審美疲勞,但是在1851年這個時間點上,一座由鋼鐵框架和玻璃板構成的、長560多米寬120多米高度30多米的巨型建築,就是地球上聞所未聞的奇蹟,如果幾百年前的先民們能夠能夠一睹其真容,恐怕會立刻跪倒在它面前,拜服在「神的偉力」腳下。
放眼望去,它不光華美又壯麗,更帶有毫不吝惜揮霍財富的「豪氣」——畢竟,無論是鋼鐵還是玻璃,在過去的幾百年當中,都是匠人們手裏寶貴的手工產品,如果按照過去的價格來計算,這樣一座單憑鋼鐵框架和玻璃板構建造的建築,簡直難以計算它的價值。
更恐怖的是,這樣一座在古代可能需要耗費多年人工的建築,在英國人的手中,僅僅只花費一年就建造完成了。
而這,就是它真正的「偉力」之所在了。
工業時代,以其恐怖的生產力進步,把過去人們珍視的材料,變成了隨處可見的耗材,在這一場天翻地覆的革新浪潮當中,大不列顛以其科學和技術上的成就,傲然站立在了工業時代的最頂峰,並且牢牢地控制着地球上的海洋和重要的貿易線路。
也只有它,才能夠在1851年,以毫不吝嗇地態度完成這樣一場盛會。
世界博覽會,既是讓英國人看到全世界各地的珍奇異物,但更重要的是,在全世界面前展示如今英國的國威和財富。
它做到了。
當置身於水晶宮當中,看着各處來自於全世界各地的展覽品,同時看着陽光照耀在玻璃板上所折射出的光芒時,又有誰敢於否認這一點呢?
這就是「萬國來朝」的氣象,這就是帝國最偉大的榮耀,也難怪年輕的維多利亞女王,會志得意滿地在這場開幕式上,喊出「無盡的榮光」。
此時此刻,站在水晶宮當中,幾乎每一個人(無論是英國人還是外國人),都不由自主地相信,日不落帝國的太陽,似乎永遠沒有下山的那一天。
但凡事總有例外,作為觀眾的一員,艾格隆卻沒有其他人那種興奮和敬畏,他的心情要複雜得多。
無疑,他討厭不列顛帝國,他嫉妒這個國家現在所擁有的地位。
但是除了嫉妒之外,他的心裏,更多的反而是感傷。
是的,即使是如此輝煌的時刻,卻隱隱當中還是能夠聽得到喪鐘的迴響,他知道,自己正在見證一個帝國最輝煌的時刻,但是這同樣也意味着,他正在見證這個帝國慢慢地走向自己的終結。
為了走到今天,從伊麗莎白女王算起,這個國家付出了300年十幾代人的心血,在歷次戰爭中付出難以計數的生命,征服了難以計數的土地,然而,它最終還是會走向衰敗和滅亡。
在新大陸的迷霧陰影當中,一個新的生氣勃勃的國家,將會以超乎想像的速度崛起,並且最終取代不列顛的王座。
而它,又能坐在王座上多久呢?
他在感傷歷史,感傷帝國,更是感傷自己——
物猶如此,人何以堪?
無論我踏足過多少地方,無論我寫下何等篇章,終究我會化作一抔黃土,然後消失得無影無蹤。
他原本就是一個詩人,而隨着年紀的增長,變得更加多愁善感了一些。
今年他40歲了,是時候面對自己的中年危機了。
他茫然的看着四周,看着熙熙攘攘的人群和那些璀璨奪目的展覽品,心裏的感傷越發濃重。
而當他的視線落到身旁的妻子身上時,那種感
番外(65)意氣風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