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哈奇是急了。
可他剛開了口。
天啟皇帝卻是看也不多看他一眼,只冷笑着道:「有屁就放。」
這就有點粗俗了。
孫承宗不是吹牛,他天啟皇帝敢在大臣們面前說這樣的話,大家哭都要哭死在天啟皇帝的面前。
哈奇定了定神道:「我奉我汗之命前來,便是希望能將貝勒帶回遼東。」
天啟皇帝道:「看來,這真是一個貝勒了……」
他眼裏放光。
哈奇已知道瞞不住了,他現在只一心想要儘快帶大貝勒回去,於是忙道:「願奉上足夠的人參、皮具,也可洽談議和之事。陛下……意下如何?」
天啟皇帝卻是道:「若是朕不答應呢?」
哈奇正色道:「若是不答應,那麼一切責任,自是明廷承擔這後果,自此我大金為大明永世之敵,至死方休!」
這就是**裸的威脅了。
其實在建奴人看來,大明還是願意媾和的,畢竟他們清楚,明廷的經濟情況很糟糕,遼東的軍馬,欠餉也很嚴重,只要拋出橄欖枝,便有議和的可能。
關於這一點,皇太極就曾向遼東巡撫做過試探,雙方通有書信,袁崇煥雖然愛向朝廷吹牛,說什麼幾年平遼之類的話,可是對於議和的事,卻是很熱心的,在給皇太極的書信之中,甚至說出過『天之心,即汗之心,亦即吾之心也』。
這幾乎令皇太極一下子摸清了明廷在遼東捉襟見肘的情況。
若非局面十分糜爛,那遼東巡撫何以如此諂媚?
須知,自始至終,明金在遼東打了這麼多年,明廷卻從未承認過後金,沒有後金,又哪裏來的『汗』呢?
哈奇擺出要永世之仇的姿態,又拋出議和為誘餌,覺得此事有極大的成功希望。
天啟皇帝道:「是嗎?」
他似在沉吟。
哈奇凝視天啟皇帝,鎮定地道:「還請陛下三思而後行,我汗有好生之德,不願再加邊釁,若陛下肯應下,我汗願與陛下誓諸天地,永歸和好。」
天啟皇帝不置可否,只是道:「來人,將那人押來。」
於是沒多久,有人將阿敏押至天啟皇帝的面前。
天啟皇帝端詳阿敏,阿敏卻是羞憤地破口大罵。
哈奇心中則是略定一些,他看出大明皇帝的猶豫。
尤其是這數月以來,皇太極與袁崇煥的書信,更加佐證了他的信心。
皇太極之所以私下發出書信,向袁崇煥表示議和,其實是因為大軍全力攻打毛文龍和朝鮮國,要斬斷大明於遼東的羽翼,卻又怕鎮守在寧遠和錦州一帶的關寧軍從腹背襲擊建奴人。
可袁崇煥的態度,卻顯得極為曖昧,一直放任建奴攻略朝鮮國和毛文龍,擺出作壁上觀的姿態。
現在給了明廷一個議和的機會,想來明廷不會不考慮。
天啟皇帝打量過阿敏後,便道:「此人被稱為大貝勒,可是哪個大貝勒?」
如今建奴有三個大貝勒,這大貝勒是一種敬稱,倒並非是大哥、二哥、三哥的意思,阿敏的排行固然不是老大,卻被人以大貝勒相稱。
那尾隨而來的武長春立即道:「乃阿敏。」
天啟皇帝皺眉道:「可是那在薩爾滸做先鋒,又夜襲毛卿家,殺我將士千五百人,今又奉旨攻略朝鮮國的阿敏嗎?」
「正是。」
天啟皇帝嘆息着道:「此人頗具虎氣,一眼可知是非常人。朕若是放了此人,自此爾建奴便可和我大明議和?」
哈奇看了一眼阿敏,阿敏此時依舊一副不肯低頭於人前,桀驁不馴的樣子,哈奇忙點頭道:「是。」
天啟皇帝卻是又道:「朕若是不答應,那麼這兵釁之責,便盡歸於朕了?」
說罷,天啟皇帝起身,突然走向張靜一。
張靜一這時候正仔細地回味着天啟皇帝的話呢,心想,莫非陛下要『高瞻遠矚』,打算與建奴人議和,好爭取時間?
卻在此時,天啟皇帝已到了他的跟前,一把握住了張靜一腰間的刀柄。
長刀出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