測試廣告1
忙得腳不沾地。
因為林泛最開始就是與周揚分享的節目的宗旨和意義,周揚對於這兩個節目的第一印象就是林泛灌輸的,所以對於林泛想要表達和呈現的東西,周揚也是最清楚的。
兩人合作起來,還算是比較融洽,偶爾有一些意見分歧,也都能夠在短時間內找到解決的辦法。
直到關於節目解說人的選擇,兩人的意見才開始有了比較大的衝突。
「解說人必須是演藝圈內的演員或者歌手,至於人選該考察的還跟之前一樣去考察,形象必須正面無劣跡,語言表達能力也要優秀以上。」
這是林泛的意見。
但是周揚卻覺得「直接從帝視主持人里選擇一個,來擔任解說員不就行了?形象絕對正面,考察也肯定過關,最重要的是語言能力絕對優秀。」
為什麼非要從演藝圈裏找人呢?
雖然可以通過考察來確定藝人有沒有劣跡,但是以前沒有,不代表以後沒有啊!要是節目好不容易錄製好了,正準備上映,或者播放期間,這個藝人出了點兒什麼事怎麼辦?
而且考察也不是萬能的,有些事情即便是帝視出面,也不一定能夠考察得出來。無緣無故的,你也不能去查人家的底細不是?
所以周揚不明白,林泛為什麼要放着專業的主持人不用,非要用藝人來擔任解說員。
對此,林泛表示「主持人的專業能力毋庸置疑,但是因為工作的關係,他們的形象都偏向於嚴肅正經,沒有故事性。
試想,如果有一位飾演過皇帝,或者歷史上的著名人物,並且這個角色深入人心的藝人,穿着戲服穿越歷史而來,變成現代人的裝束,為這些文物解說其前世今生的故事,會不會覺得很帶感?」
周揚順着林泛的描述,想像着那個畫面,嘖!
確實挺帶感的!
帝視其實一直以來,都在嘗試如何真正的把文化與娛樂有效結合,以適應新時代口味不斷變化的觀眾,但是效果都不是特別。不是顧此失彼,就是頭重腳輕,或者就是兩者有着難以逾越的隔閡,無法真正的融為一體。
周揚一直都感覺到自己等人努力的方向,似乎有那麼一點點問題,但是又具體數不清楚,問題到底是什麼。
直到林泛拿出了《寶藏》和《典籍》這兩個節目。
文物+明星,歷史+故事,前世+今生,穿越等等模式,乍一看,尤其是沒接觸過這方面的人都想罵一句不倫不類,文物這麼嚴肅厚重的存在,怎麼能夠跟穿越,跟前世這些想像的、自嗨型的東西放在一起呢?
這是對文物對歷史的不尊重!
周揚當初將這兩個節目的方案,遞交上去的時候,還引發了一場,不,好多場激烈的爭論!
與會的人員,分成好幾個派別,支持的,反對的,支持但持一定反對意見的,反對但又欣賞林泛創新精神的……總之,那段時間,周揚只要一聽到「開會」兩個字,耳朵就痛!
那段時間,真的不堪回首。
真正讓所有人達成一致,按照林泛的創意來製作這兩個綜藝的關鍵點,還是林泛與姜育鶴在春晚舞台上合作的那首《千里之外》!
這首歌,讓所有人都清楚的了解到了林泛的才華,也直觀的看到了林泛所謂「前世今生」,所謂「穿越」的真正表達方式!
流行加美聲的合作,仿佛就是明星加文物的合作方式的另一種表達,林泛用一首《千里之外》向所有人證明了他有融合這兩者,並將它們推到更好效果的能力!
不管別人怎麼樣,反正周揚第一個就接受了林泛的理念。
嗯,絕對不是因為周揚作為春晚的總導演,對林泛這首《千里之外》的表演模式,和表達方式,摸得最為透徹的緣故!
所以,現在,周揚被林泛描述的畫
第702章 林泛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