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十八章 中央決定了
朱全忠正在沿河一帶巡視田裏的麥苗。
與河中、河東一樣,北方農業,並不總是所有田都種越冬小麥的……這對土壤肥力的要求比較高,一年兩季主糧,委實夠嗆,因此很多地方是兩年三熟制,而不是一年兩熟。
天空響起了陣陣驚雷。
淅淅瀝瀝的中雨飄落了下來,落在原野上,落在農田中,落在黃河裏。
黃河自盟津(孟津、河陽津)以下,沙多流緩,沖積出了廣闊的平原。且自後漢明帝以來八百多年間,黃河流程極為穩定,甚少變化,故使得沿岸的河陽、義成、魏博、泰寧等鎮人煙稠密,經濟發達,人文薈萃。
「哈哈,這雨下得妙啊!」一行人策馬來到酸棗驛前,朱全忠看着漸漸增大的雨水,欣喜道:「好雨知時節,好,好!」
敬翔亦下了馬,目光被驛站前的碑文吸引住。
這是張祜的一首詩,題在驛站前。他字斟句酌地看了許久,最後輕嘆了一口氣。
昔年張公子,詩輕萬戶侯,這等意氣,只讓他們這些生活在亂世之中的人羨慕。
「自河陽往東,渡口眾多。」一旁的韋肇還在向朱全忠賣弄才學:「河水由盟津東流,經首陽山北,至偃師縣,有盟津、小平津兩處渡口。又東流至鞏縣北、溫縣南,有五社渡。又東,右受洛水,謂之洛口,隋置洛口倉。」
偃師、鞏縣都是河南府屬縣,在洛陽東北。溫縣則是孟州屬縣。
洛口倉,隋代所置,可儲存2400萬石糧食,規模可謂驚人,後被李密攻取,稱霸一時。
歷史上唐代仍然使用,中唐年間因為偏離了漕運路線,漸漸荒廢,到唐末正式廢棄。
但在這個時空,洛口倉又得到了修繕,派上了用場。此地已經成了汴軍在黃河沿線的一個物資轉運節點,無論是通過洛水航運就近支援洛陽,還是向北補給河陽,都發揮了極大的作用與洛口巨倉相比,柏崖倉只是一個承接其部分糧草的下級分倉罷了。
「河水又東經懷州武德縣南、河南府汜水縣北,有板渚津,正對北岸之懷州武陟縣。隋自武陟開永濟渠,引沁入清,北通涿郡,自板渚開廣濟渠,引河入汴,南達江都。」
「河水又東經河陰縣北。隋開皇七年,梁睿開渠置堰,引河水入汴,是為梁公堰,乃汴口,有河陰巨倉。」
河陰縣,就是國朝東南漕糧轉運的重要節點了,有河運院,倉儲容量巨大,航運便利。
「河水又東……」
韋肇一口氣說了很多渡口,多在懷州、鄭州之間。
「大帥,若舉兵北上河陽,可至汴口集結,隨後渡河,至懷州武陟、武德縣,有大驛道直通河內。」韋肇繼續說道:「船運便利,糧餉轉運所費極少。夏賊翻山越嶺,三車糧能到一車就不錯了,長期相持,如何斗得過我?」
韋肇算是把汴軍的優勢說得很透了。
汴水、黃河就是他們的通衢驛道,還是成本極低的那種。河陰、洛口兩大巨倉,可儲備無數糧草、器械及其他物資,或通過洛水航運抵達洛陽,在沁水豐水期還可船運至懷州河內,也就是隋代永濟渠南段了永濟渠本來起點在河內的,但因為南段起點一帶水量不夠豐沛,容易淤塞,如今只有豐水期可以勉強航運了。
都不需要與夏賊決戰,只需增兵河陽,相持一陣子後,夏賊自然糧盡退兵,然後縱兵追擊,當可獲大勝。
尤其是河清縣那一片,夏賊居然在糧道不能通馬車的情況下集兵前來,簡直是找死。一旦兵敗,被追擊的話,那條羊腸小道上擠滿了人,都不需要汴軍去打,自己摔死摔傷的都不是小數目。
不過邵賊應該沒那麼傻,那段多半是偏師了,主攻方向還是在軹關陘,故需增兵懷州。
朱全忠只看着驛站外的瓢潑大雨,不說話。
敬翔也手捻鬍鬚,沉默不語。
有些事,直接勸是沒用的,得想辦法迂迴繞。
李振、韋肇二人都勸主公通過汴水調兵,北上河陽,敬翔也同意。
事到如今,不能再無視夏賊的威脅,顧頭不顧腚了。
邵
第二十八章 中央決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