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秋收之後,稅務監派出了巡視組,前往各道分院巡查。
數字一時間難以匯總,估計要到入冬之後了。
作為這個掌握着財政收支的實權部門的一把手,杜曉知道自己炙手可熱的程度。
他的「黨羽」是天然的:各道轉運使、各地坊市令、海關市舶使、四大商社「商轉幹部」以及一年比一年多的明算科學子。
這些人原本群龍無首,不知道該投靠誰,現在有了明確的目標:政事堂成員之一的稅務監。
從四年前議設稅務監開始,杜曉就或主動或被動地開始整合這股勢力,就像王雍整合農學系勢力一樣。
聖人對此似乎持默許態度。
杜曉想明白之後,便不再束手束腳。他很清楚,聖人不希望他們「稅務系」太弱,被壓製得太狠,因此着意培養他們這一股勢力。簡單來說,聖人希望搞錢的力量更龐大一些。
徵稅固然有很多方法。最粗糙的,直接拿刀槍橫徵暴斂就行。但如果有更好的方式方法的話,最好還是有點規矩法度,這樣被徵稅的人叫喚得少,不滿情緒相對少一些,徵稅阻力也更小一點。
徵稅隊伍一定要專業,要形成派系傳承,要有相對獨立的地位,不能成為誰的附庸。
前唐安史之亂以後,總有一位宰相判三司,已經事實上整合戶部、度支、鹽鐵三大部門,成了一股獨立的政治勢力。朝廷越是用度緊張,他們的地位就越高,被賦予的權力就越大,以便能徵到更多的稅金,彌補財政虧空。
大夏稅務監比起唐代「判三司」,更加名正言順,權力更大,發展到最後,不知道會成什麼模樣。
杜曉出身京兆杜氏,了解太多政治方面的事情了。他很清楚,作為稅務監的首任主官,派系的整合者,杜氏在財稅系中的地位必將是超然的,影響力很可能會持續好幾代人,這是家族的幸事,因此干起活來非常賣力。
他現在正在處理的是新造船隻,調運糧食的事情。
造船需要稅務監開支,船隻歸地方,糧食運到目的港後,又歸稅務監管。
諸多雜事,千頭萬緒,且是聖人關注的事情,輕忽不得。
處理完一份,杜曉接着拿起另一份。
稅務監需要支付西域商社購糧款:總計絹二十三萬七千餘匹。
錢款在洛陽支付,以回收西域商社手裏持有的一大堆糧票。
此類合作持續很多年了。
西域商社專門在洛陽留了十餘人辦理這類事務。以前從戶部領錢,現在到稅務監催款,拿到錢後,再召集期滿從西域返回的商屯農夫,一一發放工錢。
杜曉知道,今明兩年將是結錢款的高峰期。因為西域商社在調整業務,慢慢減少商屯田畝和人數。很多前往西域種田的人,都要陸陸續續返回洛陽領錢,然後再定去留。
不過,西域商社不想商屯了,可不代表其他人願意放棄。
最近兩三年,北庭商屯異軍突起,規模極大。
趙家從秦州、岐州、梁州僱傭了千餘人,奔赴北庭,開展了聲勢浩大的屯田行動。開荒兩年之後,開始售糧盈利,五六年之後,穩定盈利,屆時還可將已經變成熟地的商屯農田賣給官府,官府再授給移民過來的鎮兵家屬,讓他們可以快速安定下來。
與趙家類似的商屯隊伍還有很多。
洛陽是結算中心,西域是交割中心,整個商屯活動已經持續了七八年,越來越趨成熟。
杜曉往下翻了翻,發現確實還有幾份私人商屯的結算申請,於是一併簽字同意。
每一份申請,都有交割的糧食數量、地點、時間和對象。
杜曉敏銳地發現,北庭方向至遲明年,會有一場規模中等的戰爭爆發。
很多事情,無需四處打探消息,從糧食之類物資的走向就能看得出來。
杜曉將簽完字的公函放在一旁,待會自有錄事、主簿之類的低階官員將其取走。
他隨手拿起第三份看了起來。
太子請罷河西、隴右二道部分州縣同光十年的徭役、賦稅。
河隴地區有十幾個州,太子請免八個州
第八十七章 稅務監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