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3章 一言堂
延英問對是習慣叫法,最早是在延英殿就重大軍政問題進行君臣磋商而得名。後來有時候會換地方,但依然叫延英問對。
邵樹德本打算在麗春殿舉行問對,但這個名字實在太那啥了,於是將地方改到了上陽宮北側的仙居殿。
仙居殿去年建成,年前、年後開始裝修,如今已經完工。
這一日,南北衙樞密使、樞密副使,三省六部主官都到了——政事堂的宰相一般也是三省六部主官,任一主官只要被授予「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的身份,就是宰相,可以入政事堂辦公,沒有就不是宰相。
邵樹德緩步走進了仙居殿,看着濟濟一堂的三省六部官員,越來越覺得人太多了。
其實安史之亂後,國朝的政治體制已經發生了不小的變化。軍事權力向樞密院集中,民政權力也被翰林院分割了一大塊出去。
翰林院離皇帝近,從玄宗那會起,就開始陪皇帝讀書、下棋、畫畫、做詩、寫文章甚至起草詔書,久而久之,接觸的都是高級機密,漸漸開始位高權重。
五代、北宋幾乎沿襲了中晚唐的制度,到了明朝,翰林學士更不得了,幾乎就是宰相預備役。
或許,每位皇帝都需要一個私人秘書機構吧。
政事堂這個機構,你可以說是內閣,也可以說是軍機處,因為他的人員構成全部是兼職,比如昔年統領諸軍打黃巢的都統王鐸,就是以禮部尚書的本職進同平章事,當了宰相。
如今四位宰相,朱朴是中書侍郎、蕭蘧是門下侍郎、裴樞是戶部尚書、裴贄是刑部尚書,全都是有本職的,宰相(同平章事)嚴格來說是兼職。
國朝政事堂一般是兩到四人,邵樹德覺得,延英問對這種事實上的政事堂「擴大會議」可以與政事堂合併一下。
三省,或許真的可以裁撤為一省。
但這是以後的事了,現在還是先沿用以前的老制度。
「杜相可好?」邵樹德走到剛剛趕回洛陽的前河西節度使杜讓能面前,關切地問道。
杜讓能過完年後已經是六十一歲高齡,又生過大病,身體不是很好。此番舟車勞頓,對他而言確實很不容易。
「河西已經罷鎮,可不能再喚宰相了。」杜讓能開玩笑道:「除非太傅向皇后舉薦,老朽或還能入政事堂。」
「哈哈。」邵樹德微微有些放心,老杜還能和他開玩笑,不管身體如何,至少精神狀態可以。
「杜學士系出名門,學行有聞,朝廷還要倚重。」何皇后悄悄觀察邵樹德的表情,見他對杜讓能很親近,便說道。
「承皇后吉言了。」他不清楚皇后如今的地位和傾向,只能謹言慎行了。
「杜學士。」邵樹德除皇后外地位最高,便坐於皇后下首,道:「河西道諸事,可有教我?」
杜讓能想了想,道:「河西鎮,至天祐元年,計有三州十縣,編得10萬2900餘戶、45萬1500餘口,另有吐蕃、回鶻、龍家、粟特、嗢末、党項等蕃部三十餘萬口。在河南,也只抵得一大郡之戶口。」
說到這裏,杜讓能苦笑了下。
「八十萬口人的河南州郡,如今也找不到了。」邵樹德說道:「而且,河西不能光看戶口。刪丹、黑水兩大牧場,便千金難換。」
河西鎮的轄區,地域廣闊,相當於後世甘肅的武威、金昌、張掖、酒泉、嘉峪關五市以及內蒙古的阿拉善盟,不下五十萬平方公里的面積,或許更多。
況且人口數字也不少了,在邵樹德看來甚至有些多了。雖然比起後世可能大大不如,但他不想造成過於沉重的環境災難。這會降雨較多,能養活的人也多,但未來降雨少了呢?
「若罷歸義軍鎮,則何如?」邵樹德又問道。
歸義軍現轄沙、瓜二州四縣,大致在後世敦煌一帶,地方也很大。如果納入進來,那麼河西道便有五州十四縣,面積更大、人口更多。
「聽聞張淮深病篤。他在,還有幾分可能。他若不在,恐生變故。」杜讓能說道。
老杜治河西多年,對西邊鄰居的情況還是有所耳聞的。他的建議,應該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