測試廣告1
孫權的平衡之道思考完後,莫連山又不知覺想到曹操,曹操的用人策略。看小說網 www.kanxiaoshuo.net?他們的平衡之道有許多不同,根源卻是各自位置得到的方式不同。
關於曹操的故事,是原劇情里描述最多的,最能體現一個真實又有才能的君主。
東漢末年的三國,是一個大動盪的時代。以曹操、劉備、孫權為代表的魏、蜀、吳三家,為爭奪全國的統治權,展開了一場又一場生死大搏鬥。
「若建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三國的創立者,都知道人才對他們功業的極端重要。他們在爭奪人才中爭天下,在爭奪天下中爭人才。因此從一定意義上說,三國的縱橫捭闔、軍事較量,是一場爭奪人才的大戰。「盛衰之理,雖曰天命,豈非人事哉!」
「吾任天下之智力,以道御之,無所不可。
曹操在革新吏制中選賢任能,使用得當人才為爭奪江山打下了基礎。
這些謀士為曹操立下了汗馬功勞,自然給予的待遇不低。曹操對於人才沒有感過剩的時候,多多易善。知道司馬懿有才幹,便讓他出來做官。可司馬懿稱病不出,曹操便嚇他說不出來就收監,司馬也只好出來了。
曹操對於人才,沒有閱歷和門第的偏見。那麼,同時從歷史上也可以看出人才對於曹操的重視。
三國是兵慌馬亂的時代。是英雄輩出的年代,《三國演義》是亂世的故事;亂世之中,人最聰明,計策最多,策略最絕,人物最富有色采的。但這些計策,策略,人物都在啟示着今天的我們,應該如何應付日趨複雜的社會立於不敗之地,因此具有借鑑。
對於曹操的用人之道,莫連山慢慢也摸索出了幾分門道?。
曹操前期的五位重要謀士——荀彧、荀攸、程昱、郭嘉、賈詡,都是主動投奔曹操的,其中有四個人來自曹操的對手的陣營,郭嘉和荀彧是從袁紹那裏投奔曹操的。
郭嘉臨走的時候跟袁紹的謀士說了一番話,這番話很重要,郭嘉是這麼說的,他說:「夫智者審於量主,故百舉百全,而功名可立也。袁公徒效周公之下士,而未知用人之機,多端寡要,好謀無決,欲與共濟大難,定霸王之業,難矣。」
郭嘉的這段話有三層意思:第一層意思,就是一個智慧的人,尤其是一個準備做謀士的人,要能夠善於為自己選擇一個好老闆。你要是老闆選錯了,那你這一肚子的學問、知識、謀略,那你就沒有用武之地;如果你老闆選對了,那你就可以功成名就。
第二層意思,袁紹不是一個好老闆,為什麼呢?袁公徒效周公之下士,那麼周公是如何下士的呢,「一沐三握髮,一飯三吐哺」,就是說他正在洗頭,突然有人通報說有一個人才來了,馬上停止洗頭,把頭髮抓住去接見。
正在吃飯的時候,有人通報說人才求見,馬上把嘴巴里的飯吐出來,然後出去接見。洗一次頭他三握髮,吃一餐飯他三吐哺,他非常尊重人才,求賢若渴。
郭嘉說,這個樣子袁紹是學會了,但是沒有學到周公的精髓,所以袁紹的禮賢下士是靠不住的,何況袁紹本人還有一些什麼毛病,所以袁紹不是好老闆。還有第三層意思,郭嘉沒有明說,我們可以猜出來,那就是曹操是個好老闆。
由此我們可以看出,在謀士郭嘉的眼裏,曹操才是一個能夠成就大事的人,所以他才毅然決然地離開袁紹投奔曹操。
也就是說,人才都是擇賢主而歸附的,因為人才只有在一個好老闆手底下才會實現自己最大的人生價值。
那麼什麼樣的人才能做一個好老闆呢?
第一是:知人善任,唯才所宜。唯才所宜是荀彧和郭嘉這兩個人對曹操用人之道的評價,唯才所宜和知人善用或者知人善任,是統一的。
什麼叫知人善任?包括三個內容:第一是,知道哪些人是人才;
第二,知道這些人是哪方面的人才,或者那種類型的人才;
第三,知道把這些人放在什麼位置上最合適。這就叫做知人善任,知人善任第一是知人,第二是善任,而善任就要唯才所宜。
比方說我們一再提到的崔琰和毛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