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亂病人主要的臨床表現就是以腹瀉、嘔吐為主,所以野戰醫院到處是臭哄哄的氣味,一般人還真忍受不了。
這時候病人們坐在一個個馬桶上,手上還輸着液,一邊補液一邊腹瀉。
如果有個照相機拍下來,白花花一片屁屁,非常壯觀。
更有一些重症患者,因為大量腹瀉嘔吐,已經出現了脫水等症狀,精神要麼萎靡,要麼就是煩燥不安,個別已經昏迷了。
這個脫水如果不能在短時間內糾正,那病人的死亡率就非常高了。
在古代沒有輸液的前提下,基本上的霍亂病人的死亡原因都是因為脫水導致體內電解質紊亂,多器官衰竭。
哪怕是擱現在,這七八十年代,死亡率還是居高不下,後來醫藥事業大發展,預防工作做好了才很少有霍亂出現。
一個人不吃飯只喝水,能撐大概一周左右,最多也不超過兩周。
但如果不喝水的話,基本上很難撐過三天,由此可見脫水的可怕。
至於新聞里放的,什麼國家的政治人物絕食啦,非暴力不合作啦,然後一個月了還沒死,在台上活蹦亂跳給粉絲做演講的,基本都是騙子。
還自我吹棒什麼聖雄啦,救世主啦,說白了都是爭權奪利的手段而己,誰信誰是炮灰。
還好目前越州霍亂疫情暫時沒有一個患者死亡,不幸中的大幸。
四院傳染科的醫生們趕到後,馬上就換上工作就直接投入工作,查房的查房,問診的問診,忙而不亂。
陳夏實在受不了帳篷里這個味道,一進去,這不是這個在吐,就是那個在拉,就算是躺床上的人還是不停在放屁,這酸爽真是……
醫生護士們也只能硬着頭皮頂上,這是他們的職責所在。
而陳夏則離得遠遠的,跟在總務科的後面打雜,反正他的理由正大光明,他不是醫生,他不會武功,噢不,是行醫資質。
其實霍亂的治療很簡單,就是補液殺菌四個字。
補充電解質、糾正酸中毒原則就是需要早期、迅速、適量,先鹽後糖,先快後慢,糾酸補鈣,見尿補鉀。
醫生會根據病人脫水的嚴重程度,以及體重等,用一些很複雜的公式換算出要補多少量。
而抗菌藥物的應用,任元非已經說了,只有磺胺甲惡唑、四環素、氯黴素等寥寥幾個藥。
補液是治標,殺菌是治本,兩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
其實比醫生更累的是那些護士們,醫生們檢查完病人,評估好病情,馬上可以去臨時充當辦公室的帳篷開處方,寫病歷。
但醫囑全部需要護士們去執行,所有的護士已經腳下生風了。
因為輸液量超多,護士們需要不斷的抽取藥水靜配,再打針,再換藥。為了怕搞錯,還得提高注意力三查八對。
另外護士們還有一件讓人崩潰的工作,就是很多病人因為脫水已經無法坐在馬桶上,這些人直接就拉在褲子上、床上,這就需要護士們去做清潔工作。
護工?不存在的。
幹活的時候,人手永遠都是不夠的,所有人都在咬牙堅持。
地區革委會的要求是不能死一個人,現場總指揮是顧偉院長,他這一天都在忙着調配物資,分配人手,嗓子都喊啞了。
在隔離區內觀察的居民們,很多人過了潛伏期開始發病了,這就給本來已經緊張的搶救工作帶來了更大的難度。
陳夏能怎麼辦?看着老任連喝口水的時間都沒有,他這個小徒弟還能安心待在總務科?
所以陳夏也老老實實來到了醫生辦公室,幫着同事們換算補液量,或者幫大家記錄口頭醫囑。
就算已經離開病人帳篷一段距離,那股臭味還是會飄過來。陳夏不得不在棉紗布口罩裏面戴了一個n99口罩,這樣才感覺好受了些。
一天忙下來,大家連午飯都沒有時間吃。
到了傍晚四院醫療隊的人終於從臨床一線撤下來了,所有人跑到生活區,一個個都累倒在地上爬也爬不起來。
這包括顧琳也是,她是護士,這一天走路如果有個手機計步器,肯定超過300
第63章 野戰醫院的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