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及閃電。
這裏就不得不先提到一個誤區:
那就是閃電的爆炸速度並不是光速,它的傳播速度才是光速。
完整的閃電是由兩部分組成,也就是先導和回擊。
前者是空氣在電離建立通道,後者是電流從地面流向雲層。
在速度上來說,前者慢後者快。
先導過程的平均速度為1.5x10^5米/秒,約為光速的1/2000。
而回擊過程的速度遠大於先導速度,差不多是光速的1/10。
因此理論上來說。
只要設備的運算力足夠,是可以人力對閃電的落點進行定位的。
而很巧的是......
兔子們目前還真能做到這點。
提供技術支撐的便是咱們目前t1的超級計算機:
神威太湖之光。
當然了。
目前本土負責相關流程的不是太湖之光,而是天河二號。
天河常年的算力負載率在60-70左右,其中大約有4%多點是用來做天氣模型計算。
在颱風多發的夏季,有時候可以增加到7%甚至7.5%。
前一段中州的那場暴雨過後,天河的算力史無前例的大量給予了氣象模擬——具體的算力比例不清楚,但網傳在8.5%-9.5%之間。
總而言之,天河最後以86%的準確率預估了72小時內的天氣變化。
不要以為86%這個比例很低,這種模擬的計算量之大簡直難以想像。
以目前的技術儲備來說。
哪怕天河把全部算力都投入到天氣模擬。
也只能人工通過非化學手段干擾1平方公里左右的小型酸雨的形成,並且降雨量極低。
這也是為啥當初某位b站up因為氣象武器的說法,被專業人士駁斥到連媽都不認識的原因。
這其實也挺有意思的。
在一些人的嘴裏,老鷹的科技水平基本上在原始人和三體之間反覆橫跳......
要麼極其原始連阿三都不如,要麼就掛壁的仿佛和外星人簽了協議,或者從土坑裏刨出了印第安多元宇宙帝國的遺產。
理智點來說,過分貶低或者過分腦補吹捧其實都不可取。
所謂的眼光長遠,可不是要你一口氣看到仙女座去.......
不過天氣模擬難歸難。
動態捕捉雷電這種事情還是比較簡單的,甚至咱們已經完成了人工雷爆實驗。
定位閃電的落點和攔截導彈不同,它可以通過磁感模型計算出來。
這裏就不得不提到一個赫赫有名的方程組了。
它叫做麥克斯韋方程組。
2004年,英國的科學期刊《物理世界》舉辦了一個活動:
讓讀者選出科學史上最偉大的公式。
諸位猜猜看麥克斯韋方程組最後排第幾?
最終的結果是......
麥克斯韋方程組力壓質能方程、歐拉公式、牛頓第二定律、勾股定理、薛定諤方程等巨擘,高居榜首。
由此可見它的影響。
麥克斯韋方程組物理學上的意義是從通量,旋量也就是從場的角度描述了電磁作用,
它揭示了電動機,以及發電機的原理,預言了電磁波的產生。
考慮到一些鮮為人同學看不懂這段話,我們不妨再直白一點:
可以說沒有麥克斯韋方程組,你這輩子都看不到小電影——因為大哥大這時候都未必會出現,更別說手機了。
根據麥克斯韋方程組第二項、磁場中的高斯定理的延伸,再代入量子場中,就可以得到一個很有意思的結果。
那就是閃電的分形結構表現出標度不變性,這也是連續相變的特徵,可由共振-逾滲來解釋。
這也是目前比較公認的閃電成型原理。
當然了。
這離公論還有一定距離,按照18年的投票結果來看,支持者大概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