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速中文網 > 軍事小說 > 春秋我為王 > 第949章 樹挪死人挪活

第949章 樹挪死人挪活

    趙魏領地在換地後,以霍太山為分界,山北為趙氏太原,山南為魏氏河東。在去年的蝗災里,魏氏的北部領地呂縣、霍縣、楊縣、垂棘等地離大鹵澤最近,是蝗蟲南下的必經之地,所以是受災最為嚴重的,比起安邑附近的鹽池,有過之而無不及。

    楊縣位於汾水中流,在西周時是趙城所在,趙氏肇興之地,後來在下宮之難後,趙氏失去了這裏,便劃給了羊舌氏,羊舌滅亡後,又輾轉到了魏氏手裏。此地在後世有一個更著名的名字:洪洞。

    楊縣最著名的,就是枝繁葉茂如同車馬華蓋的大槐樹了,幾乎每個鄉,每個裏都長着一棵,鄉社就設在樹下。

    這裏原本土地肥沃,能養活許多人,是一處重要的產糧地。但天災無情,蝗蟲也啃盡了地里的莊稼,於是楊縣便落到了饑荒的窘境,當地人的腰帶,在一天一天地勒緊。

    楊縣的百姓半飢不飽地過了幾個月後,極度缺乏營養,臉上皮包肉骨頭,顯得眼睛很大,閃着飢餓的亮光,他們現在除了飢餓外一無所有。

    冬天到來後,整個楊縣都有點兒萎靡不振,除了去到處尋覓山上和水裏的食物外,平時就一動不動地呆在他們引以為傲的大槐樹下,省省力氣,實際上就是省省糧食。

    所有人說話時聲音有點兒病後的樣子,走路也東倒西歪,飄飄忽忽,因為他們瘦巴巴的肚子使不上勁,夜裏還經常出虛汗,餓到最厲害時,眼睛綠得想啃石頭,嚼樹皮。

    但槐樹皮是不能啃的,也不知為何,當地對四處都有的大槐樹有一種崇拜,相信祖宗的魂魄是寄居在上面的,啃了樹皮,不單光溜溜的樹不體面,若是樹死了,讓祖先的鬼魂上哪去?

    他們就這麼苟延殘喘,也沒指望魏氏會來救濟,自從統治這裏的羊舌氏滅亡後,官方救濟在晉國早已是很久遠的歷史了。

    誰料在晉侯二十二年冬十一月,就在楊縣即將山窮水盡,百姓不得不拋棄他們祖輩所居的大槐樹,去外面尋出路時,卻有一個令人振奮的消息傳了回來。

    「晉國的執政要賑災,汾水北面有糧船往南來!」


    一時間,整個楊縣都沸騰了。

    ……

    「眾所周知,飛蝗是從北面飛來的,聽聞趙氏太原郡的瓜衍、千畝等地也遭了蝗災,但他們與這邊不同,非但不立神蝗廟,反倒各種捕殺,甚至還把蝗烤了吃……」

    換了大災前,可能會有人要皺眉或者面露驚恐,可現在楊縣人都餓壞了,只差易子而食,聽到油淋蝗蟲、烤蝗蟲等多種吃法,撒上一點鹽和花椒,他們仿佛已經聞到了那誘人的香味,不由垂涎三尺。

    可他們醒悟得太晚,魏氏官方到處求神拜鬼,豎立的神蝗廟沒起到任何作用,蝗蟲飽餐一頓飛走了,只留下光禿禿的原野,楊縣人現在就是想吃蝗蟲都吃不着了,只是有覺得自己上當了的百姓在北邊趙氏領地事跡的激勵下,去砸了神蝗廟,將那些供品洗劫一空。

    「何況趙氏的兩個縣都在秋天就賑濟過了,那裏的人至少不用像吾等一樣挨餓,現在終於來救濟輪到吾等了。」楊縣人唉聲嘆氣,不過,有糧船來賑災的消息給楊縣人打了一劑強心針,他們每日都充滿期盼地站在汾水邊眺望,希望能提前看到糧船的影子。

    至於他們是魏氏之民而非趙氏之民,理論上賑濟與他們沒什麼關係這點,已經被選擇性遺忘了。

    畢竟要往之前一百年推,他們也的確是趙氏之民呢!

    然而糧船是從幾百里外的太原等地駛來的,因今年長久乾旱,汾水中缺水,水道很淺,船行駛得很慢。等了幾日後,一個消息如晴天霹靂,傳到了楊縣。

    趙氏的賑災部隊,被汾水上游的呂縣給截住了!

    這個消息,給整日翹首期盼的楊縣人一個沉重的打擊。

    呂縣是魏氏的北大門,也是他們統治了一百多年的重要據點,駐紮一師軍隊,自然不能坐視趙氏輕易南下了。當然打是不敢打的,呂縣的魏軍藉口要通報家主,可魏氏新家主在河西,一來一回就要十多天,對於吃飽喝足的魏武卒而言可能不算什麼,可對於汾水沿岸的饑民而言,每多一天,就有數百人死去!

    天氣越來越冷,野外的食物搜尋越來越困難,楊縣人走路



  
七月新番推薦:  漢闕  戰國明月  新書第五倫王莽劉秀  新書  新書七月新番  秦吏  
隨機推薦:  儒道至聖  逆天邪神  百鍊飛升錄  臨高啟明  網遊之劍刃舞者  
『加入書籤,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

搜"春秋我為王"
360搜"春秋我為王"
語言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