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可是無限能源啊!陳涵頓時心跳加速,他最擅長的就是製造微生物複製微生物了。
在這上面,估計就算是外星人的科技,都比不上陳涵的能力。
已經不是一個緯度的東西了,陳涵的微觀干涉,絕對比現在的科技文明領先很多。
也許科技文明發展到最後,才可能接觸到緯度上的力量。
現在他們連觀察都無法做到。
陳涵給這個小球重新命名,準備叫它能源小球。
因為無法觀測到內部微觀層面的微生物狀態,最後只能先記錄下這些無法看見的微生物的具體屬性。
這就和現在的物理學家數學家用現有的科技手段無法實現某種實驗,也看不到某種現象。
但可以通過數學工具,進行推演計算。
比如當初元素周期表製作完成時,元素總共沒發現多少。
但已經弄明白原理後,在某些空缺位置便猜測那裏肯定存在某種元素。
隨着時代發展,這些元素慢慢被發現,證明世界的規則就是這樣,元素周期表也是正確的一樣。
還有就比如宇宙大爆炸理論,相對論這些比較高深的理論,其實也是猜想,最後科技進步後,這些猜想一步一步得到印證。
陳涵此時也可以進行猜想,他的猜想也有一些現象可以驗證。
比如異能感受到無數微生物衝擊手掌,說明裏面有無數活躍粒子,這些粒子暫時不確定是不是生命體,或者本來就和微觀層面的原子原子核電子這些運動差不多。
能夠確定的就是電能,就是通過這些微觀運動的粒子產生的。
根據發電原理,可以推測是受到強磁場影響,磁感線被切割形成的電力。
也許真的不是生命,而是某種現象,外星人也是研究球形閃電,才製造出的能源小球。
球形閃電在地球發現過無數次,也有一些監控拍攝過球形閃電。
但從來沒有任何實驗室或者研究人員捕抓到球形閃電,也沒有團隊製造出球形閃電。
可能是外星人已經發現這個現象的原理,和磁場電能有關,並且合理運用製造出了能源小球。
接下來陳涵做了不少驗證,比如用金屬測試磁力。
發現能源小球的外殼不僅是約束電能,是完全絕緣體,還是一個能夠抵擋非常高溫度的特殊材料。
溫度上限竟然因為這個基地的實驗條件不夠,沒有測試出上限。
也許真的能夠抵擋數萬甚至數十萬度高溫。
像是人造太陽溫度據說能達到上億,不知道這種材料能不能勝任。
現在人造太陽發電最大的困難點就是現有材料幾乎很難找到能夠隔絕這麼高溫度的,所以才退而求其次想要用磁約束。
目前華國的人造小太陽用的就是這種方式,已經能夠點火幾秒鐘,將來更是能夠持續十幾秒幾十秒。
這種方式的缺點也很多,本身製造磁場約束就需要大量的電力。
所以研究小太陽,真的非常燃錢。
要是這種材料能夠用於核能,那真的是功在千秋了。
核能就算是現在研究透能源小球依舊有必要研究,因為就算是陳涵能夠複製能源小球,也只能少量獲得成品。
或者說提取到各種微生物像是製造石墨烯材料一樣,慢慢的培育。
當然目前核能和能源小球磁切割無限能源都是未來發展方向,現在還不確定那種方式更好,需要繼續研究。
陳涵準備將一些材料給智慧產業規劃部分配,讓他們繼續研究這個外殼。
剛才除了測試溫度外,陳涵還發現了這個材料的另一個特性,那就是完全磁場隔離屬性。
一般的材料,比如各種金屬或者塑料,甚至是水泥石頭,其實都不能隔絕磁場。
可能很多人都在小時候玩過一個遊戲,那就是將兩塊磁鐵隔着課桌移動、書本移動,有時候隔着一塊薄一點的石頭移動都完全沒有問題,磁場完全能夠不受影響的透過這些材料。
在地球,除了利用強磁場干擾外,沒有任何已知材料,能
第二百六十一章 最後測試引力波電磁波通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