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上,皇上,大事不好了!」
許三匆忙趕入皇宮,神色顯得焦急,因為紫禁城外的情況有些喧囂。
陸舟此時正在與禮制官商議冊封皇后的事宜,同時皇太子既然已入京師,那麼東宮的事情也得安頓。
不僅如此,新月的小兒子,楊家姐妹兩誕下的子嗣,這些都得要敕封得當。
皇家的事情安排好了,這才能算得上是個正經的朝政。
否則在諸多大臣看來,就是朝局不穩。
「皇上,不好了!」
許三繼續大喊。
幾名年長的禮制官商議正在興頭上,暢想着不久皇后登基大典昭告天下,定御四方的場面,卻被許三打斷,只得翻了個白眼。
「皇上,我等告退,待有時間,再入宮面談......」
幾位老臣俯首退下,走之前又繼續對許三翻了個白眼。
當前的夏國軍隊所向披靡,聖君在位,統一天下是遲早的事情,還能有什麼不好的事情?
把皇家的根基建立穩當,才最重要,如此遼闊的疆土,分封的體制完善不好,才會出真正的大問題!
歷史上的諸多朝代皆是如此。
「也罷,爾等都且退下吧......許三,你仔細匯報一下,可是紫禁城外出了事情?」
良久過後,陸舟揮退幾人,又見着許三衣着凌亂,這才開口詢問。
許三既然沒有用電話傳遞消息,看來肯定是出現了無法短時間內能解決的事情。
「皇上,京師出現了小規模動盪,其中不乏有前朝遺留下來的功名學子......
對朝政頗為不滿,鬧事撒潑者甚多,還要以大義之名面聖......」
許三湊過來說道。
陸舟聽言,這才恍然,看來是前朝留下的諸多監生學子,按捺不住鬧事。
這是一個先前被遺忘的群體。
再究其原因,竟是城裏的歌舞一條街被掃蕩.......
「前朝遺留下來的監生,可是有多少人?」
陸舟接着詢問。
監生是國子監生員的簡稱,最早起源於唐宋,到後代逐漸完善,明時開始在京師設立了正規的學府,有幾分類似於後世的大學。
明時取得入國子監讀書資格的人,則稱國子監生員。
明初由各省選送了行俱優的生員入監為監生,舉人會試落第者亦可入監,由朝廷供養。
只不過到了明末,名額略有變更,貢舉學生的標準徒具虛名,除了一些年長而無學識的人入監學習,還有諸多富家子弟賄賂入京。
學不學識的無所謂,主要是為了混個名聲......
許三頓了頓聲音,說道:「街上走動的數百人,皆身着青衫。
要是再算上流散在京郊等地準備入京的,怕是有個三兩千人.......」
陸舟驚訝道:「兩三千人?這京城的學子何時如此之多了?」
「前朝的國子監規模大,遠比河套大學人多。
聽百姓所言,在李自成未進京師前,還留有個六七千人,只不過是流散各方......」
陸舟這才想起,明時的國子監規模宏大,頂峰時期人數近萬,哪怕是經過一系列動亂,依然還是有留在京師等候啟用的學生。
只不過是大夏帝國不按照常理出牌,讓有些人落空了希望。
「皇上,不僅如此,根據國安局的調查,京師內有人在攪渾水。
江南的兵馬有所異動,或許是受到江南士紳影響,這些書生才敢放肆.......」
許三又列出許多暗中探查而來的情報,京城內看似安穩,但依舊有一些人挑撥離間。
「小事罷了,京師的光景日新月異,百姓已逼近二十萬數,人人安居樂業。
這些人鬧事,也得問問尋常百姓答不答應。」
陸舟想了一會,又冷笑着說道:「還是注意江南的兵馬要緊。
京城裏邊有所動亂,怕真是跟南明脫不開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