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話流利,語言空洞、混亂而割裂,找詞困難,類似wernicke失語。
文獻:丘腦性失語症病變主要在優勢半球丘腦,常與丘腦腹外側核有關,甚至與丘腦腹前核、丘腦枕有關。nbsovic等研究丘腦與語言關係時發現,受試者表現為認知域,尤其是注意和執行功能受損,累及視覺空間這一額外腦區而涉及語言能力改變。基底核性失語症主要由優勢半球基底核或非優勢半球基底核病變造成,其中尾狀核頭部、殼核前上區、內囊前肢是主要受累區域,兩側皮質下均參與了語言表達和接受活動。
關於失語的總結:
1.傳導性失語主要特點是嚴重的複述障礙。
2.經皮質失語綜合徵特點是複述相對保留。
broca失語、經皮質運動性失語、內囊殼核病變所致失語:均以口語表達障礙為主,因broca失語、經皮質運動性失語分別是優勢側額下回後部病變、優勢側額葉分水嶺梗死病變,個人推測自發談話的相應神經傳導經內囊及殼核。
nbsbsbsicke失語、經皮質感覺性失語、殼核後部病變所致失語:均以聽理解障礙為主,因wernicke失語、經皮質感覺性失語分別是優勢側顳上回後部病變、優勢側顳頂葉分水嶺梗死,個人推測聽理解的相應神經傳導經殼核後部。
5.目前失語分類多採用高素榮失語分類法,將失語症分為:broca失語、wernicke失語、傳導性失語、經皮質運動性失語、經皮質感覺性失語、經皮質混合性失語、完全性失語、命名性失語、皮質下失語綜合徵。向高素榮老師致敬。
6.發現點有意思的事,額下回後部緊鄰中央前回唇舌功能區,顳中回後部緊鄰顳橫回、顳上回中部聽覺中樞,優勢半球角回緊鄰枕葉視覺中樞,額中回後部緊鄰中央前回手功能區。語言功能區的神經聯繫非常複雜。
構音障礙的分類:
上運動神經元損害:
單側皮質脊髓束病變→對側中樞性面癱、舌癱→雙唇、舌承擔的輔音部分不清晰→唇音、舌尖音、舌面音。
雙側皮質延髓束損害→咽喉部肌肉、聲帶麻痹→說話帶鼻音,聲音嘶啞,語言緩慢。常伴吞咽困難、飲水嗆咳、咽反射亢進、強哭強笑→假性球麻痹。
基底核病變:唇、舌等構音器官肌張力高、震顫、聲帶不能張開→說話緩慢、含糊,音調低沉,發音單調,音節顫抖樣融合,言語斷節,口吃樣重複。常見於pd、wd。
小腦病變:小腦蚓部、腦幹內與小腦聯繫的神經通路病變→發音和構音器官肌肉運動不協調→構音含糊,音節緩慢拖長,聲音強弱不等甚至呈爆發樣,言語不連貫。→吟詩樣語言。
下運動神經元損害:支配發音和構音器官的核及核下神經,司呼吸肌的脊神經病變→受累肌肉張力過低或張力消失→遲緩性構音障礙→發音費力、聲音強弱不等。
肌肉病變:發音和構音相關的肌肉病變,類似下運動神經元損害所致構音障礙,多伴隨其他肌肉病變。
失語症一詞被提出已經有一百多年。這一百多年來,不同學科的學者們從各自對失語症的觀察、研究和理論提出了不同的失語症的概念。早在lnbi露d的學生auburtin處獲悉前腦在言語上的重要性,並在1865年宣稱「我們用左腦說話」,且提出左額下回與言語的關係,首先科學地論證了語言與腦解剖的關係。當時broca對患者言語能力喪失創立了新詞aphemia,以後接受trou的建議改稱為aphasia,並一直沿用至今。
語言本身是複雜的,人們的言語活動更是複雜無比,因此大腦病變而產生的失語症症狀也千變萬化。所以要確切地為失語症下定義很難用「因大腦病變導致語言功能障礙」一句話說清楚。
失語症各類型的臨床特點:
失語又稱感覺性失語,第二種被廣泛公認的失語症。carl年首先對其進行了描述。wernicke失語約佔失語症患者總數的11.06%。
其特點為:自發談話:典型的流利型口語,語量多,但缺乏實質詞或有意義詞,但對話內容較難聽懂,常出現錯語、贅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