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遇
1985年,當周健在博士階段專心研究hpv時,在地球的另一端,伊恩·弗雷澤獲得澳大利亞墨爾本大學博士學位後,通過閱讀文獻得知:宮頸癌是由hpv感染造成的,因此「希望能研製出一種疫苗……能夠預防這種癌症」。
同年,弗雷澤到位於昆士蘭大學的教學醫院亞歷山大公主醫院創辦了自己的免疫和癌症研究實驗室,決定加入hpv和子宮頸癌疫苗的研究。這時的弗雷澤身兼數職:教學、臨床醫生和研究。1989年,他決定利用學術休假年到劍橋大學病理系的實驗室進修,他所在的margaretstanley教授的實驗室正好與lionelcrawford的實驗室毗鄰,因此,「幸運地遇見了不久前來自中國的周健博士」,他說。
弗雷澤說,在劍橋,周健夫婦被稱為「神奇的手指」,什麼難事到他們手上總能行。孫小依說:「那時周健剛起步,我專心做他的助手。我們性格互補,他很有創造性、主意多,我比較有條理性、手巧,做細胞培養從未污染過,給我的任務我都能細心完成。我們不但在生活中互相理解,而且在實驗室里也配合默契,他只要朝哪裏看一眼,我就知道他需要什麼東西,同事都說我們倆配合得天衣無縫。」
「伊恩與周健在很多方面很相像,他們都很努力,」孫小依說,「每天早上一定是他們倆最早到實驗室,晚上一定是最晚走。他們很合得來。」
弗雷澤說:「我們常常在喝咖啡時間相遇,並談論彼此間如何合作來實現並驗證一些新的設想。」
但由於種種原因兩人沒條件在劍橋進行太多的合作事情。當弗雷澤準備回澳大利亞時,他盛情邀請周健夫婦到昆士蘭大學他所在的實驗室一起工作。他已經申請到了不少經費,有條件繼續深入研究。1990年,周健攜全家來到了昆士蘭。
孫小依說:「到昆大後我們還是接着做同樣的題目,一點沒有耽誤時間,換實驗室沒有帶來任何影響,進展很順利。伊恩也一直支持我們。不到一年,周健這一最重要的創造發明就有了眉目。」
「我們真的合成了一個病毒!」
hpv是一個很小的病毒,直徑45~55納米。科學家們已經對這個病毒研究了幾百年了,但從未在實驗室中培養成功過,而且一旦寄存到宿主細胞後,它就會將自己的基因與宿主細胞的基因融合。因此,無法在體外看到完整的病毒顆粒,對它的研究進展受到了限制。
以前科學家們曾試了許多方法希望在體外培養這種病毒,周健和孫小依也一直在想方設法,但也都沒有成功。孫小依說:「我們試了許多不同的方法,確實很難,作基礎研究還是有些進展有文章可發表,但是對怎麼看到這個病毒顆粒真的是無奈。」拿不到病毒,疫苗又從何談起呢?
夫妻兩人習慣在孩子睡覺後出去散步,周健往往走幾步會突然冒出一個想法,有時孫小依就記在手心,回實驗室後進行試驗。1990年年底的一天,他們像往常一樣出去散步,周健忽然說:「我們現有的l1、l2表達很好,純化得也不錯,何不把這兩個蛋白放到試管里加上一定條件,看看有沒有結果?」孫小依說:「我當時就嘲笑他,哪有這種可能,將兩個東西放在一起就行了?如果這麼簡單,幾百年來別人早就看到病毒顆粒了,還能輪到我們嗎?」
過了半個月,周健又問孫小依那個實驗做了沒有,孫小依說:「我當時是記下來了,但我覺得你不會是在開玩笑吧?」在丈夫的第二次催促下,她「抱着試一試的心態,按照他的思路,將兩個現存的hpv晚期蛋白放在試管里,加一點這個,加一點那個,好像幼兒園小朋友做遊戲一樣,就這麼簡單」。
大約過了兩個星期後,兩人將合成好的東西拿到電子顯微鏡下觀察,「結果一看,我們倆都傻眼了,真的是一個病毒顆粒合成了,我們實實在在地看到一個體外合成的病毒顆粒了!這真是驚喜的一刻」。
孫小依說:「這真是很幸運,我們趕緊將這個結果告訴伊恩,他高興得嘴都合不攏。這是我們一輩子很興奮的一個時刻,不經意間實現了這個突破。」
病毒學家都知道這個病毒樣顆粒的重要性:這個顆粒是個空殼,裏面沒有病毒dna內核,所以沒有
609.隱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