測試廣告1
587,588都改了,588要等明天
今年是胰島素誕生100周年。七色字小說網 www.qisezi.com1921年,班廷和貝斯特醫生首次從狗的胰臟中提取了動物胰島素,並於次年將其成功用於糖尿病患者治療。從此,糖尿病不再意味着死亡。
然而對糖尿病患者來說,胰島素的誕生並不意味着其控制疾病的過程就能一帆風順。百年來,初代藥物副作用、戰亂與種族歧視、意識形態危機等原因,成為糖尿病患者得到更好治療的重重障礙。這其中固然有悲劇,卻也不乏溫情和激勵人心的故事。
在日前舉辦的2021北京大學糖尿病論壇上,北京大學醫學人院、北京大學醫史學研究中心甄橙教授分享了她與學生的研究成果,一個在美國家喻戶曉的糖尿病患者——伊娃的故事。特殊的是,伊娃抗擊糖尿病的經歷正是在中國上海開啟,而「二戰」「大屠殺」「猶太隔離區」「自製胰島素」等元素又增加了這個故事的傳奇色彩。
社會歧視是全球糖尿病患者,包括中國糖尿病患者一直面臨的一大困境,現在依然存在。伊娃作為美國糖尿病協會推崇多年的模範患者,甄橙教授認為,這個承載了一段中國歷史的外籍糖尿病患者的故事,同樣能給中國的糖尿病患者帶來勇氣和啟示。
出生在上世紀20年代的伊娃本是一位生活無憂的女孩。她生於捷克斯洛伐克布拉格一個猶太商人之家,在英國和瑞士完成學業,掌握7國語言。19歲,她與遠房親戚維克多結婚,生活幸福美滿。
然而,一切美好都被戰爭打破了。1940年,德國佔領下的捷克斯洛伐克國內反猶情緒高漲,猶太人的安全受到極大威脅。伊娃和丈夫維克多逃至意大利,在那裏與300多名猶太人一起,坐上了「綠伯爵號」遠東航線。終點站是無需入境簽證的中國上海。
在二戰中,包括伊娃父母在內的整個家族,63人死在**集中營,只有11人倖存。而在上海,受過良好教育的伊娃和維克多,分別當上了紡織工程師和語言老師,準備定居上海。
然而,一年後,伊娃出現了多飲水、易疲勞、體重下降等症狀。就診後,被醫生確診為病情較重的糖尿病,需要終身注射胰島素治療。
當時,胰島素被發現已近20年,上海的醫院、診所、洋行和藥房都有胰島素出售。但鑑於當時糖尿病尚無分型,醫生對胰島素的劑型和劑量仍普遍沒有太多經驗。加上沒有一次性注射器、沒有快速簡便的血糖監測方法,糖尿病患者及其家人,仍需要用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來管理疾病。
每天,和許多糖尿病患者一樣,伊娃要自己稱量食物、給玻璃注射器和針頭消毒、保養。每天早上,丈夫維克多都幫助伊娃注射胰島素,晚上要求伊娃自己練習注射。管理疾病之餘,伊娃堅持工作,同時還給上海的外文報刊撰寫文章。
「在當時,病人做到嚴格管理疾病很不容易,但是在丈夫的監督和幫助下她做到了。」甄橙教授表示,不管在過去還是現在,在糖尿病患者的生活中,家庭成員的支持和照料都是非常重要的。
好景不長,隨着太平洋戰爭爆發,胰島素生產技術原本就落後於他國的中國,進口胰島素供應幾乎中斷了。公共租界工部局衛生處開始對胰島素進行統一管理分配,但至1942年6月,胰島素還是幾乎告罄。
當時,工部局官員、臨床醫生、患者、家屬都在積極想辦法,上海工部局甚至向日方提出了申請,但沒有回應。國際紅十字會委員會駐中國代表向上海工部局提出,需要每個月向留在上海的英國和美國糖尿病患者提供胰島素。中國本土企業也開始自己生產胰島素以解燃眉之急。
當進口胰島素用盡,伊娃開始換用本土胰島素,之後,她的病情開始惡化。1942年9月,維克多寫信給工部局衛生處:
「完全沒有效果,我妻子的健康受到極大影響……昨天注射了雙倍劑量的胰島素,我妻子又出現了大量的尿酮體……請求您幫我們找到進口胰島素或其他合適的本地產品……請求您關注這個問題,幫我們走出這個絕望的困境。」
勉強靠着時斷時續的胰島素供應堅持到1943年,「絕望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