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器處與軍械處也就隔了一里,再向西依次是軍需處,軍醫處,運輸處。
而戰馬處和養殖處則位於北岸,兩處的面積加起來比另外五處還要大。
相比起軍械處,火器處無論是建築規模,還是匠人,都要更勝一籌。
足足三萬多名匠人,前面是火銃廠和火炮廠,後面則是彈藥廠和庫房。
中間用高大厚實的圍牆隔着,只有一道大門相連,比起其他工廠管理的要嚴格多了。
如今鳥銃已經停止打造了,而是全力在打造燧發銃,一款長銃和一款短銃,全部採用火石點火。
燧石擊髮結構,最難的還是彈簧的打造,但這個問題也早就得到了解決,只不過效率有些低下。
那就是將一根鐵條,純手工敲成細鐵絲,然後再精心打磨,最後利用絞盤將其絞成彈簧。
負責打造彈簧的全部是20年以上技術的老鐵匠,但即便如此,次品率依然達到了三成,而且無論是敲打,還是打磨,都要耗費大量的時間。
相比起火繩槍,燧發槍打造起來要複雜了一倍,一小半人手都浪費在了彈簧上面。
「碰,碰…」
靶場上,秦宇舉着一杆燧髮長銃,接連打了十槍,這才揉了揉有些發酸的膀子,將槍扔給了一旁的老師傅,問道:
「嗯,打火率還是不錯的,十槍只啞火了一槍,這一根槍管能打多少槍?火石能打多少回?」
「回大王,一根槍管估摸着能打個五百餘次,火石最好打個一百回就更換,不然就很容易啞火。」
「哎,這玩意兒當真是不好伺候呀!」
秦宇無奈的嘆了口氣,說實話,對着燧發銃他同樣有些看不上,因為和鳥銃差不多,下雨天同樣打不着,無非就是更方便安全一些罷了。
但他也知道,想要做到防水,在明朝幾乎根本就無法辦到,他不是化學家,子彈底火那玩意兒他一竅不通,估計到他死的那天,都別想弄出來。
「這火銃每天能打造多少杆出來?」
「回大王,長銃每日能打造出一百杆,短銃兩百杆。」身後的婦人趕忙答道。
「這麼說一個月最多也就打造出一千杆?」秦宇眉頭都皺成了川字,這種效率想要換裝,起碼得等上好幾年。
幾名婦人和幾名老工頭匠人,都是尷尬的低下了頭。
不是匠人們不賣力,而是這燧發火銃,實在太麻煩了。
彈簧要磨,火石要磨,有些擊發裝置的部件同樣要打磨,加上鑽槍管,磨槍管,若非分工合作,一個人製作一杆的話,非得大半年功夫不可。
「太慢了,這工藝必須要改進,光人力打磨,鑽槍管可不行。」
秦宇沉聲道,剛才他轉了一圈,也知道慢在什麼地方,所以已經打算哪怕花再大的力氣,也要改進工藝了,否則就只能增加人手。
但光打造這兩桿火銃,就已經足足投入了一萬五千名鐵匠和木匠,再多,別說地方不夠,而且也傷農。
「大王,那不知該如何改進?」一名老頭小心的問道。
「比如這鑽槍管和磨槍管,完全可以做一個簡單的傳動裝置,哪怕依然用人力,效率也會提高几倍。」
「這…要如何傳動?」幾名老師傅都圍了過來,而幾名夫人則是識趣的後退了幾步。
「這個,比如可以做兩個大小齒輪,大齒輪帶動小齒輪,連接上鑽頭,然後一人坐在上面用腳踩…」
秦宇將前世的自行車結構給他們說了一下,可幾名老匠人卻是聽得雲裏霧裏,完全不知道秦大王說的是啥?
「算了吧,你們不用管了,到時我找專門的人負責研製,待做成後將樣品台過來,你們按照樣品再打造吧!」
秦宇說的口乾舌燥,見他們仍然似懂非懂,只得無奈的擺擺手,然後前往隔壁的火炮廠。
火炮廠目前依然只鑄造兩種大炮,一種是千斤弗朗機炮,一種是兩千斤的紅衣大炮。
當發現工匠們還在用泥模鑄炮,秦宇頓時就一拍額頭,隨即就讓他們今後用鐵模來鑄,而這次一眾工匠倒是都表示明白怎麼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