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完年後,各地的商人就陸陸續續的開始離開南京,返回各地。
所有人都摩拳霍霍,充滿了幹勁,一些小商人決定回去後,就開始一邊擴大經營規模,一邊讓家中子弟準備備考。
這次秦宇主要還是選擇扶持江浙地區的一些小商戶,至於大商戶,能不能抓住機會就看他們自己的。
為了讓那些小商戶有信心,秦宇給了他們兩種選擇,一種是由皇家銀行提供低息貸款,和商行簽訂合作契約,另一種是由皇家商行直接注資,不過商行要派一名管事督賬,具體擴展經營等事務則不會插手。
大多數小商人們,都是選擇接受皇家直接入股,畢竟這樣不但保險,還能和皇家搭上關係,不過也有少部分人不願意和皇家牽扯太深,選擇了貸款。
對於秦宇描繪的,接下來整個大秦國內的各種物品,都會出現供不應求的現象,所有的商人都是一致贊同的。
先別說那些泥腿子,現在都翻了身,就是政務院接下來兩年裏,將投入一萬萬兩銀子,建設各種項目的方案,就讓人頭皮發麻。
大秦國可沒有免費讓百姓幹活的傳統,不但包吃包住,還發工錢,可以預見接下來整個江南湖廣將是何種情形。
所以除了極其保守的那種人外,其他商人都決定回去後,或多或少擴大一些規模,最瘋狂的自然要數那些野心勃勃,接受了皇家注資的小商人們。
冬去春來,整個江南都是熱鬧無比。
一畝畝的良田被改成了桑田,無數的農民,成了桑農。
一座座工坊拔地而起,一架架紡織機響個不停,會紡線織布女子,一時間成了香餑餑。
衣食住行,衣排在最前,發展最迅猛的自然要素紡織業,而紡織業又恰恰是人口密集產業,是推動農業社會進入工業社會的最好產業。
為了鼓勵紡織業的發展,帶動其他產業,也為了讓天下百姓都買得起棉布綢緞,秦宇也是豁出去了,允許各地毀田種桑。
畢竟糧食哪裏都能種,但養蠶種桑,發展紡織業卻是要挑地方的,竟然江南合適,那就放開了干吧!反正江南靠近沿海,缺糧從哪裏都可以運過來的,東南亞和印度的大米香的很。
儘管秦宇已經大力鼓勵發展商業,擴大生產規模,但這畢竟需要一個時間,所以當百姓兜里都有了銀子後,各種各樣的物品依然出現了供不應求的現象,物價也是匆匆的往上漲,百姓手中的寶鈔開始無形中貶值,通貨膨脹露出了予頭。
除了糧食和食鹽,其他各種商品秦宇都無法控制,也不想控制,因為這次的物價上漲,並非商人惡意哄抬,而是市場現象,何況他也明白,發展經濟這種通貨膨脹是避免不了。
除非將政務院和皇家商行,銀行的那些巨額銀子,也如那些地主老財一般埋在地下的,但這是不可能的。
作為一名現代人,秦宇自然明白,國家的財政要赤字,對經濟發展才最有利,如果將銀子都埋在地下,豈不是又成了一潭死水。
何況通貨膨脹也是一種優勝劣汰,隨着寶鈔和銀子貶值,那些不思進取的地主老財,埋在地里的銀子就會不斷的縮水,只要控制在合理的範圍,其實對百姓的影響並不大。
隨着皇家和政務院將大把大把的寶鈔和元寶撒出去,整個江南都在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到處都是修官道,修碼頭,水泥廠的百姓,到處都是來往的商隊和船隊。
整個天下的局勢同樣在發生變化,首先就是牛二在山東節節敗退,已經退往了徐州,開始硬着頭皮向秦宇求援。
多爾袞率領的八旗大軍已經吞併了山東全,在濟南城被圍困了一年之久的洪承疇也終于堅持不下去,像八旗投了降,做了漢奸。
而八旗的另一路大軍在山西也節節勝利,從宣府大同一直逼進到太原,隨着太原被攻破,闖王也終於坐不住了,不得不從四川抽調大軍前往晉南,抵抗八旗的大軍。
這讓八大王的壓力大減,從原先的劣勢,被壓着打,漸漸的開始掌握主動權,幾乎佔據了整個川南和川東,川西和川北則仍然在闖軍的掌控中。
整個四川也唯有石柱城頭上依然掛着大明的日月旗,石柱總兵秦良玉死死地支
第474章 最後的希望都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