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百輛馬車行駛在廣闊的平原上,無疑是非常的壯觀,兩百匹戰馬拉着五千多人,不但輕鬆無比,還跑出了二十公里的時速。
若非鐵皮和木頭摩擦力太大估計速度還會再快一些,因為車輪雖然包了鐵皮,但下面接觸的軌木,卻是實實在在的木頭。
所以一路上那嘎吱嘎吱的怪聲,讓人聽着頭皮就發麻。
秦宇不是沒想過,在軌木上面也鋪一層鐵皮,然後抹些油,減少摩擦力,同時提高軌木的壽命,可無論哪一條工程都太大了,所以也只能先將就着用,大不了一年換一次軌木,好在枕木是不用換的。
雖然木質軌道非常的原始,但地基還是修建的相當結實且寬大,不但高出地面一米,底部寬度更是有十丈,就連頂部寬度也有五丈,將來完全可以再鋪設一條複線。
這條路基全部都是用泥土築成的,是無數的百姓用木錘敲出來的,也只是混合了少量的石灰,工程之浩大,絕對堪比修一段長城。
從開封到襄陽差不多1500里,若非只是高出地面兩三米,那當真就是活脫脫的一段長城了。
不過工程看似恐怖,實則比修長城挖運河要簡單多了,否則也不會在短短兩年時間就全部完工。
首先是開封至襄陽幾乎是一馬平川,沒有大山阻路,河流也是極少,最主要的是取土方便,就在路基旁邊挖土壘路,極大的減少了運輸,最麻煩的無非就是將泥土一寸寸的敲實。
由於就在路基旁邊挖土,不可避免的讓路基附近,形成了一道寬十丈,深兩米的溝壑,此時雖然雨已經停了,裏面卻積滿了水,看到這一幕,秦宇一拍額頭。
暗怪當初竟然沒想到,在修路基的同時,完全可以開挖一條運河呀!簡直是一舉兩得,只要稍微規劃一下就行。
不然也不會像現在這般,有的地方寬,有的地方窄,有的地方深,有的地方淺,有的地方還斷斷續續。
不過,以後再組織人重新修一下,問題也不大,想到這裏秦宇立即就生出了修建一條運河的打算,將漢水和黃河溝通起來,將漢江之水引入河南平原,一舉解決河南年年乾旱的情況。
這並非天方夜譚,而是真的可以實現,工程量也要比京杭運河小得多。
因為前世的南水北調工程,就證明了南陽地區,比河南平原地勢要高,在這樣的前提下,是完全可以開挖運河的,只是路線上要好好規劃一下。
一路上秦宇都在設想運河的事,也沒心思再多想開封的水災,車隊上午出發,只是下午就抵達了許州,三四百里,也只是花了四個時辰,期間也只更換了一次馬匹。
雖然比單獨騎馬要慢了一些,但這可是整整五千人,徒步行軍最低恐怕也得三天,可見木製軌道的作用巨大。
抵達許州後,車隊並沒有停下,而是再次換了一次馬匹後繼續向東北行駛,秦宇打算跑到哪裏沒路了,就停下。
然而也只是行駛了五六十里就沒路了,大量的工人正在盡頭處鋪設木質軌道,路基上堆滿了軌木和枕木,都是由馬車直接從襄陽運過來的。
秦宇也只是和工匠們匆匆打了個招呼,就帶着大軍徒步沿着路基向前而去,不得不說,哪怕沒有鋪設木軌,光是這麼一條寬大平整的路基,就十分的便捷。
因為比起兩旁那泥濘的田野,高出一米的路基,夯實的地面,絕對要好走百倍,看到這裏,秦宇又是一拍額頭,暗悔不已。
因為當初要是再設計的寬一些,完全可以一半用來鋪設木軌,另一半上面鋪設一層水泥,成為一條高速公路呀,就算不鋪水泥,也比現在的官道好走無數倍呀!
秦宇暗暗下定決心,以後搞大工程的時候,他還是要親自去轉一轉,多看一看。畢竟他的思維比古人要靈活一些,見識也要廣一些,想問題的方式也不同。
過了許州秦宇就沒心思再想高速公路和運河的事兒了,心情變得沉重起來。
因為所見之處,洪水雖然已經退卻,只是一些窪地還有積水,可兩側的農田卻是一塌糊塗,房屋也或多或少有損毀,好在百姓傷亡並不嚴重,顯然洪水雖然淹到了這裏,但已經不那麼兇猛了。
讓秦宇欣慰的是,各鄉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