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秦宇不但舉行了隆重的誓師大會,還發佈了一道檄文,大概意思,自然是狠狠地對崇禎和文武官員貶低,抬高自己。
軍事永遠和政治脫不開干係,這點秦宇還是知道的,以前他是流寇,自然可以不考慮,但想得天下,政治上就不能忽視了。
莫說像老將那般,搞個三分政治,七分軍事,或者是某黨的七分政治,三分軍事,但兩分政治,八分軍事還是要搞一下的。
張嫣卻被那勞什子檄文氣得不輕,若眼神能殺人,早將台上威風八面的秦大王殺死了數百遍。
事實證明,這道檄文的威力還是很大的,因為當即就有數名秀才改名加入了華軍。
可見隨着檄文擴散,今後怕不是會有源源不斷的有識之士來投奔。
秦宇自然是歡喜,心裏也是感慨,來到河南,一路上他雖然救濟災民,沒有亂殺大戶,但始終沒有有功名的文人來投奔,就連一個李岩還是紅娘子硬綁來的。
現在他打出了顧全大局,北上打韃子,當即就有秀才文人來投奔,可見中華從來就不缺熱血之士。
第二天,也就是大明崇禎十一年十二月十八日,秦宇就率領大軍,浩浩蕩蕩地渡過了黃河,向東北而去。
1000親衛營打頭陣,然後是7500名步兵和6000名火器兵,最後才是5000戰兵,以及1000女兵和1000工兵,總計兩萬兩千餘人。
這次大軍是輕裝前行,只帶了半月的糧草,由3000多匹騾馬馱着,晚上露宿也是選大一點的村鎮。
秦宇這邊大軍剛渡完河,孫傳庭就收到了消息,一百多里快馬也只需半個多時辰。
「你們當真沒看錯,渡河的全部都是賊軍主力?」
「回督師,屬下敢用性命擔保,絕不會看錯,兩萬多人幾乎人人都有甲冑刀槍,軍陣嚴整,渡河時井然有序,絕非普通士兵可比。」
「好,賊軍北逃,傳本督軍令,大軍即刻渡河,追剿賊軍!」
「末將遵命!」
孫傳庭大喜,頓時大喝一聲,一眾將領都是齊齊抱拳,沒有一人敢站出來質疑。
同樣,於當天天黑之前,兩萬多人就從鄭州附近渡過了黃河。
顯然老孫早就做好了準備,只等秦宇動身。
可同樣是兩萬多人馬,孫傳庭這支才編練了一個多月的新軍,就顯得有些亂糟糟,比起秦大王的兩萬精兵,差了不止一個檔次。
次日,兩位主帥就像是商議好似的,非常的有默契,孫傳庭又率先帥着兩萬大軍直接北上向着大名府殺去。
本來若孫傳庭不上道,繼續等華軍先動身,秦宇還打算派人去暗示一下他,現在見他率先動身,不由得暗道,名臣果然不是吹出來的。
於是也不耽擱,帶着兩萬人向東北而去。
孫傳庭此時已經急得如熱鍋上的螞蟻,秦宇先渡河給了他一個藉口,自然不會再計較誰先動身,因為算算時間,盧象升已經被圍七天了。
鄭州到巨鹿,說遠不遠,說近也不近,整整五百餘里,孫傳庭帶着大軍幾乎日行七十里。
雖然由於秦宇的搗亂,讓兵部尚書楊嗣昌,提前離京前往湖廣收拾八大王。
但盧象升和他的天雄軍,依然如歷史上那般被圍困在巨鹿附近的賈莊,所以盧象升的死和楊嗣昌當真沒有關係。
也不存在盧象升主戰,楊嗣昌主和,見死不救將盧象升害死在賈莊。
因為清軍都已經入關了,正在往南攻城掠地,這時候說議和那不是笑話嗎?
何況楊嗣昌人在京城,是戰死和根本由不得他說了算,也由不得崇禎說了算。
而是由統領大軍的盧象升和高起潛說了算。
其實真正害死盧象升的,還是剛剛接任宣大總督的陳新甲,也不知他出於何種心態,從事後他被崇禎斬殺,楊嗣昌,高起潛卻相安無事,就能窺見端倪。
畢竟盧象升的戰死,對大明軍民士氣的打擊,那絕對是無法承受的。
盧象升是總督天下勤王援軍,起因就是韃子入關了,結果連督天下援軍的總督,都被人家韃子弄死了,這簡直就是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