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一切眾生類:若卵生、若胎生、若濕生、若化生;若有色、若無色;若有想、若無想、若非有想非無想……
早在數千年前,釋迦就將世界上眾生詳細的分類,一些分類早得到了科學的驗證,當然了,還有一些分類,卻是科學都無法理解的。伏魔府 m.fumofu.com
什麼叫做若無色,若無想,若非有想非無想?
哪怕世人以愚痴編造出來的鬼,或者可以看作無色,卻是有想的存在。沒有想法的鬼魂,是不受世人歡迎的。
可無色、無想、若非有想非無想不過是色界,無色界存在的生靈。
禪定止修,是建立在對欲界清醒看透,對色界、無色界觀察的基礎上。
世人是在欲界存活,所謂的科學一直在對欲界進行觀察,自然無法揣度無色、無想的情況。
人有色身。
在沉約看來,此色非彼色,色界之身,更近量子化,而欲界色身,也就是人類的世俗身軀,是量子觀察固化而成,在七情六慾的催動下運行的產物。
這個產物被道佛中修行者一致認為是大有問題的。
因此老子總是說——寵辱若驚,貴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為吾有身。
老子覺得身體是個大禍害,寵辱為下,無論寵辱,你對其都要保持驚覺,而不是沉迷其中難以自拔,「辱」當然是誰都不想接受的,「寵」呢?你要驚覺這也有問題。時刻覺得身體是個禍患方為難得之貴。
釋迦同樣以身軀如火宅為譬喻,告戒信徒以跳出解脫為樂。
這兩個東方大國的哲人素未蒙面,觀點卻是出奇的一致,只因為均是意識到人身的問題所在,是以傳下修行之法,均為攻克人體自身的缺陷。
當然了,離身去往何處?老子的答桉是——以身為天下,若可寄天下。而釋迦給的答桉是,心性永恆,只有心性才是我們真正的歸宿。
神農那些人雖然脫離了肉身的束縛,不過仍在無色有想之境界,更類老子的托天下進入了真正的四維,而證道進入一維的修行者,則是趨近永恆。
到了現代,馬斯諾建立的五層結構只是針對人體而言,沒有對近永恆建立模型,更接近世俗理念。
生理、安全,社交需求,尊重和自我實現……
在馬斯諾看來,這五層是在底層被儘量滿足後,人類才會向高層次進軍,這也就是說,人類要滿足生理需求後,然後才會尋求安全感將這種需求穩固下來長久享受,之後方會進軍情感空虛寂寞冷……
小資和作死都是在馬斯諾理論層次的第三層徘回,不過是小資比較明智,牢守着安全的底線不敢逾越,而作死者卻因生理衝動忽視了曾經的安全界限。
是以小資悠閒常在,作死者墓地長青。
因此黃賭毒屢禁不止,因為那是紮根世人最底層的需求。
春天來了,萬物復甦,又到了動物繁殖的季節……
動物世界中的動物多在特定的季節發情,人類和動物在這點上本來沒什麼區別,不過因為貪慾厚重、如今已發展到無時無刻不發情的地步。
馬斯諾對人看的似乎很明白,認為人類在底三層獲得滿足後,終究會擺脫獸性的控制,以獲取尊重為人生目標,進而實現人生價值。
不過馬斯諾卻低估了底層的吸引力量。
若無覺心,欲壑怎填?
世人竭盡全力的去填充底層的欲望大坑,早扯下了最後的遮羞布,忘記了尊重的需求,俗稱失去了道德底線。
佛說末世修法艱難,只因早看穿人類的不停演變下,欲壑已如萬丈深淵。以往的人類,要修行,需要跳出的不過是泥坑,但在末世修行,要跳出的難見底的深淵。
但終究還是有人能跳得出來。
只要覺、只要醒,只要記得自身來到人世,本應有自我實現的目標。當清醒的感悟到這個目標,堅毅不拔的去執行,就會徑直跳到馬斯諾層次的第五層。
自我實現!
而這是進入修行的入門需求,因為修行過程中,還要除去自我!
就和渡河需要舟筏般,既然已至彼岸,舟
2197節 自我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