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就是林昭的態度。
他跟老皇帝之間或許還有一些感情,但是與這位葬送關中的天子李洵之間,實在是沒有什麼交情可言。
哪怕他是出身東宮的東宮官,對這位平庸到有些昏聵的皇帝,也談不上有什麼好感。
如果他能夠儘快返回長安,然後老老實實的坐在皇宮裏當一個不怎麼管事的皇帝,不再繼續作妖,那麼林昭也不會不承認他這個大周天子。
如果他執意滯留西川不願意回來,或者是回到長安之後,仍舊肆意妄為瞎蹦噠,林昭不介意換一個皇帝。
廢立皇帝聽起來有些大逆不道,但李周朝廷孱弱已經是不爭的事實,這個時候,不可能再萬事都順着那個帝座上的巨嬰。
齊師道抬起頭,表情複雜的看着林昭。
「真……到如此地步了麼?」
齊師道久不在朝堂,范陽軍造反這場動亂,他也只是在朔方遠遠觀望,雖然看了個大概,但是畢竟不了解其中究竟。
林昭微微低頭,開口道:「齊師叔,當初范陽軍打到了潼關城下,大將軍司馬爍帶兵固守長安,彼時范陽軍在潼關之下寸步難行,而那個時候,齊師叔與河東軍王甫,應該已經接到了朝廷的詔命,帶兵支援潼關,支援陝洛。」
齊師道微微點頭:「是,當時我朔方已經在派兵潼關的路上,不過隨後就聽說了潼關陷落,接着就是長安陷落的消息,那個時候北邊的突厥人步步緊逼,無奈之下,我也只能收縮羽翼,固守朔方。」
說到這裏,齊師道看向林昭。
「這件事的大概,我是知道的,當時朝廷上下,除卻林相與曹相二人,其他官員都上書勸諫天子出兵潼關,隨後天子才命令司馬爍出兵潼關,此事雖然導致關中陷落,但是……」
「罪責…似乎不全在天子。」
「齊師叔從身軍伍幾十年,已經對朝堂有些陌生了。」
林昭微微搖頭,開口道:「那個時候,崔衍已經不在了,政事堂是宰相曹松在主持,我叔父佐之,他們二人便是朝堂的百官領袖,他們帶頭反對出兵潼關,百官如何敢與兩位主持政事堂的宰相唱反調?」
林昭微微低眉:「必然是因為,當時比兩位宰相地位還要高的人,想要從潼關出兵,而百官們把握到了這一點,所以才敢與兩位宰相唱反調,用無數道奏書,將兩位宰相反對的聲音淹沒。」
林三郎聲音平靜:「聖人無罪,罪在萬方。」
「因此事後,所有的罪過,都被推在了當時上書的百官頭上,推到了曾經的詹事府詹事,當時的宰相楊瓊頭上。」
當時范陽軍破潼關之後,帶頭上書的宰相楊瓊,立刻就被皇帝陛下下令斬了,成為那個錯誤決策中最大的背鍋人。
林昭聲音低沉。
「而大周的皇帝陛下,被迫離開長安,遠逃西川避禍,何其無辜?」
「如果當時可以固守潼關,范陽之亂在永德四年最多永德五年,就可以消弭,關中不會被破,長安也不會失陷,更不會有關中百姓組建的關中義軍,為國出力效死!」
「而我,這個時候的青州刺史都還沒有任滿。」
齊師道看向林昭,大皺眉頭。
林昭面色平靜,繼續說道:「師叔,我與你說這些,並不是要去追究那個人的罪過,而是想要跟你說。」
「一將無能尚且累死三軍,遑論天子乎?」
「說句直白一些的話,皇帝陛下儘快返回長安,把國事交諸政事堂,自己安安心心的在太極宮裏養花遛鳥,大周朝廷尚且可以維持下去,如果他不肯返回長安,或者回到長安之後,仍舊昏政頻出……」
說到這裏,林公爺目光堅定起來。
「大周,經不起第二次范陽之亂了。」
「屆時,其他人我不敢說,平盧軍上下,是一定要換一個皇帝的。」
齊師道靜靜的坐在林昭對面,沉默許久。
然後這位大將軍才緩緩開口。
「三郎說的這些,我雖然是個武人,但是也能夠聽得明白,齊某並非是什麼愚忠愚孝之人,真到了非換皇帝不可的時候,齊某也願意站在三郎這一邊
第七百零四章 做聖人的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