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速中文網 > 都市小說 > 姜六娘發家日常 > 第一零四章 冤家路窄

第一零四章 冤家路窄

    測試廣告1俗言道:窮文富武。筆神閣 m.bishenge.com

    貧苦人家的兒郎學文,可頭懸樑錐刺股,可囊螢映雪、鑿壁借光,可用細沙柳枝練字……總之,只要食能果腹,有毅力有恆心再有些讀書的天賦,能一步步走到京城入考場,出人頭地可期。

    但若要習武,就得吃得飽吃得好才有力氣拉開弓、舉起千斤鼎;得花銀子購買武器——諸如弓箭等還屬於耗材,須得經常添置;還得花大價錢請武師,好的武師難尋,所以習武的束修往往是傳文夫子的數倍乃至數十倍;除了武師,通韜略能教授武經七書的師傅更是難尋、難請,價錢自然也更高。

    若非肉酥作坊和逢春醫館為府里添了進項,單靠原有的兩家鋪子一個田莊,供養府內的吃穿用度已是艱難,哪能養得起兩位武師。通韜略能教七經的師傅,只比武師更貴。

    再貴,為了二弟的前途也得請。是以姜裘到了後,姜松和顏悅色地拜託他,「只要人有本事有耐心,其他都不是問題。」

    「老奴雖為邊城軍中小吏,少時也曾滿懷抱負,通讀武經七書。」姜裘毛遂自薦,「雖說康安城臥虎藏龍,定有比老奴精通此道之士,但無人比老奴更知曉二爺的脾。若您不棄,老奴想舔着臉,討下這份差事。」

    姜松先是一愣,但憑着他這半年對姜裘的了解,知道若無十足的把握,他定不會說這樣的話,姜松越想越覺得合適——有本事又不花銀子的授經師傅,真是再好不過了。

    姜松連忙起身拱手,真誠道謝,「若裘叔肯教,姜松求之不得。二弟的學問,就拜託您了。」

    姜裘再拜,鄭重道,「二爺對吾等有活命之恩,老奴所作所為,難報萬中之一。」

    姜松扶起姜裘,真心感慨道,「能得裘叔鼎力相助,乃是二弟修來的福分。」

    姜裘含笑不語。若真算起來,能遇到姜二爺,更是少爺的福分。

    若沒有姜二爺,澄空救活少爺後,任姜裘再有本事,也難在康安城內給少爺安排一個如此體面又與任家毫無關聯的身份,護少爺學會文武藝,報血海深仇。


    更為難得的是,姜二爺接少爺回府後,真把他當親生兒子對待,少爺能這麼快從將軍夫人慘死的噩夢中解脫出來,姜二爺和六姑娘功不可沒。姜裘對姜二爺真心感激,所以不管姜二爺有多少毛病,姜裘都認了,真心想幫他。

    聽聞姜裘要教二爺讀書,府里人都好奇得緊。

    姜裘教姜二爺武經七書,不像尋常的教書先生那般,先讓學生死記硬背下經書內容,再慢慢講解。他將書房佈置成聽書茶樓的模樣,自己桌上放着撫尺、紙扇,對面桌上放着茶水點心,供二爺品用。

    授經改為聽書,新鮮又有趣。不止姜二爺興趣極濃,連姜凌、姜留、姜慕燕也跟着聽,再到後來,府中人都過來聽。人多到房內擱不下時,姜裘乾脆將桌椅搬到院中講書,姜老夫人帶着兒孫們坐着聽,府里的姨娘、下人們站着聽,聽完後眾人還要興致勃勃地探討一番,冷清的姜家終於熱鬧起來。

    送母親去紹興府的姜大郎和姜二郎歸來後也加入聽書隊伍,一直聽到正月二十,國子監和青衿書院開學。

    姜大郎聽得不願去國子監讀書,姜松聽得不願回衙門當差,姜平藍母子聽得不願回勒縣。

    但天下無不散之筵席,姜松只能去禮部衙門當差,姜大郎也戀戀不捨地去了國子監,姜凌和姜二郎、姜三郎去青衿書院讀書,姜二爺送姐姐和外甥、外甥女回勒縣,姜家姑娘們也準備着繼續去王家學琴。

    二爺走了,裘叔不說書,府里人都很失落。

    偏偏此時王家卻送來消息:雅正夫人年後不得閒,不能去王家教琴了!

    姜老夫人惋惜,姜慕箏和姜慕燕不舍,姜慕錦偷着樂,偷聽了牆角的姜留卻明白這定是孔全武搞得鬼。

    雖然不知道他是怎麼做到的,但姜留和姐姐去了一趟外婆家後,發現外婆言談神色間,對雅正夫人很是不滿,鐵定不會再請她教琴了。

    從外婆家回來後,姜家四姐妹湊在一起商量該怎麼辦。

    一向沉默寡言的姜慕箏主動開口,「裘叔說:山不轉水轉。以目前的局勢分析,雅正夫人是



第一零四章 冤家路窄  
南極藍推薦:  天災第十年跟我去種田  掌家小農女  穿越之寡婦丫鬟  悠閒小軍嫂  
隨機推薦:  不可思議的山海  穿書後她玩脫了  不一樣的日本戰國  我在遊戲王里玩卡牌  從木葉開始逃亡  
『加入書籤,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

搜"姜六娘發家日常"
360搜"姜六娘發家日常"
語言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