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題的策論試題是如何治理黃河水患。
這是個老生常談的話題了,從前隋有科舉考試開始,幾乎每次策論必有之題。
解答比較簡單,難得的是有新意。
第二道策論題是關於均田制的解析,這個算是一個新試題,畢竟均田制剛剛推行不久。
第三道策論題是有關於苛捐雜稅的解析,也是一道老生常談的考題了。
讓林然大吃一驚的是居然還有第四道策論題。
從老師吳普光給他的所有試捲來看,從科舉至今策論沒有超出過三道策論的時候,如今這個記錄有幸被林然他們這一屆考生給打破了。
再看策論題目,竟然是一道從未出現過的題目,論科舉選材的重要性?
林然腦中突然有種強烈的預感,這最後一道策論是強加上去的。不過這道題目對於林然來說那簡直是小菜一碟。
對於在大學裏寫過不少論文的他來說,這四道題目都很簡單。
更何況有了歷屆科舉試卷的鞏固,林然不加思索,立即揮筆研磨,奮筆疾書起來。
前面三道策論題,林然都答的中規中矩。
一直到第四道策論林然突然間靈光一閃,決定劍走偏鋒。
梁啓超先生的少年中國說浮現在林然的腦海里,於是一篇洋洋灑灑的華美篇章在萬年縣考場的學堂里誕生了。
林然之所以將整篇少年中國說,略加修改後躍然紙上,因為如今整個大唐的教育事業確實存在很大的缺陷。
一是,整個大唐的教育資源大部分被世家權貴把持着,也正因為如此,他們把持着絕大部分的官員位置。
這種現象當然不是李二陛下登基以來才形成的,而是從前隋傳下來的。
這也是李二陛下如今最頭疼的問題,急需解決的問題之一,因為即便他看不慣有些官員的做為,或者決定免去他的職位的時候。猛然發現自己竟然沒有合適的人選來代替他的官職。
這不得不說是一種強烈的嘲笑和悲哀。
為此手段強橫的李二陛下不得不在現實面前,無奈的退步!
二是,整個大唐的教育資源太過稀缺。相對於後世的遍地開花的中小學,不僅學校由國家統一規劃,師資力量也是配置的非常合理,最主要的是幼兒園的火熱開辦,真正實現了教育要從娃娃開始抓起的口號和目標。
基礎教育系統的完善最直接帶來的後果,就是一屆比一屆優秀的學生。
這點在每年的高考錄取分數不斷上升上便可見一斑。
對比與如今的教育體系,整個大唐只有一個較為完善的國子監。
可是國子監滿打滿算裏面只有三百名監生,再加上科舉錄取的有限的舉人進士以上的功名,對於整個大唐來說無疑是杯水車薪。
三是,寒門根本讀不起書,交不起束修,所以進不了學堂。
如此反覆循環下去,知識永遠被上層的世家和貴族所掌握着,對整個大唐的發展來說,起到很大的掣肘作用。
林然反覆檢查所寫策論,在其他考生眉頭緊鎖的時候,林然依然起身站了起來。
主考官對這個眉清目秀的少年第一交卷已經習以為常。
他所看重的是這少年第四道策論題是如何解題的?
這也是禮部派人送試卷時專門交代過的,今年策論的重點在第四題。
也就是說只要第四道策論題作答的比較完美,這試卷就可放入錄取之列了。
林然恭敬的給主考官施了個學生之禮,轉身對身後的馬周做了個加油手勢。
然後大踏步在眾考生艷羨的注視下離開考場。
主考官在林然的試卷上仔細的查看着,瞬間他的眼睛亮了起來。
「今日之責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也。少年強則國強,少年進步則國進步~~」
主考官越讀越激動,越讀越亢奮,最後竟然忘記了自己正身處考場之中,大聲叫好起來。
一個好字,驚呆了其他考生。
他們知道剛剛那少年,必定是寫出了,驚艷絕倫的文章。
第三十章少年中國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