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公時期,任用商君變法。
商君雖死,商君之法卻得以延續。
在這套法制之下,秦國變成了一台對外的戰爭機器,國力大大提高!
惠文王時期,任張儀為相,連橫破合縱,得花錢。
司馬錯征巴蜀,得燒錢!
昭襄王時期,范雎為相,遠交近攻,得花錢。
白起為將,打的六國昏天暗地。
長平一戰,差點把大秦老底兒給掏空了。
《史記》載:秦王聞趙食道絕,王自之河內,賜民爵各一級,發年十五以上悉詣長平,遮絕趙救及糧食。
有說法是秦富十倍於天下,實則不然。
楚國齊國才是真正的富有。
但是歷代秦王可以調動的資源卻是最多的。
而今大秦一統六國,隨着領土增加各種問題隨之出現。
天災人禍,糧食不足。
始皇帝野心勃勃,征百萬降卒修築長城。
七十萬刑徒修驪山皇陵。
三十萬大軍戍守邊疆,抵禦匈奴。
今年,他還準備征五十萬大軍對百越下手!
秦國糧倉倒是不少,囤積了很多糧食,但這些都是軍備物資,用來打仗的!
而百越這一戰,大秦會含恨敗北。
五十萬大軍死傷不計其數,連帶着屠雎都得死。
知道有土豆這種畝產三十多石的祥瑞,李信很激動。
若能將其推廣種植,不出三年便可擔保大秦再無糧草之困!
李信是個實在人。
在李信看來,食鹽和紙都能克服代替。
唯獨這土豆是無法代替的!
宜菜宜糧,還能釀酒!
這種祥瑞,他們做夢都不敢想。
自始皇帝登基,天災人禍不斷。
秦王政三年,歲大飢。
秦王政十七年,地動,華陽太后卒,民大飢。
秦王政十九年,大飢。
每次災難後,勢必會有大軍出征,攻城掠地。
秦國不是想打六國,是不得不打!
不打,他們就會餓死!
秦國是用大規模對外作戰,掠取他國物質,來緩解國內因為自然災害帶來的民生矛盾。
舉個不恰當的例子。
馬其頓國王亞歷山大,其實也是通過這種手段東征。
以戰養戰,掠奪他國財富。
否則萬里遠的戰線怎麼補充糧草?
民以食為天!
從古至今皆是這個道理。
打仗就是燒錢,也是如此。
沒有足夠的財富,根本無法支撐起連綿戰事。
至於打完是賺是虧,就得看自己的本事了。
就說王翦滅楚,親率六十萬大軍,僵持足足兩年時間。
打的其實就是補給!
就因為秦國比楚國有錢,能支撐的起。
「土豆的確是祥瑞糧種。」
「憑土豆,便可令大秦福澤萬世。」
秦始皇頓了頓,目光灼灼。
微風吹過,燭火搖曳。
「依此功,便可封君!」
封君!
李信和蒙毅神色皆是為之一變。
這裏要提一嘴大秦的爵位。
眾所周知,大秦是以軍功立國。
自商君後,定下了二十級軍功制度。
只有立下軍功後,才可以升爵位。
這是死規定!
包括秦王室宗親也是這道理。
這些宗親不可能上戰場,那怎麼辦?<
第23章 百姓苦,以土豆封君!(求推薦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