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奎因藉口時間太晚,先打發達納·懷特去找個旅館住下,明天再談。自己則趁機收集一些ufc的相關資料,做做功課。
這次的記憶碎片中,有一點挺有趣的。
達納·懷特在未來,會被華國觀眾稱為「白大拿」,「大拿」自然是達納的音譯,「白」即懷特,不懂中文的話,會以為那只是音譯加意譯,沒什麼特別的。
但是,大概古時候骨片、竹簡和紙張這些記錄工具都不便宜吧,亦或者受到了簡練的詩詞的影響,使得中文有一種獨特的妙處,只需簡單幾個字,卻能將很多額外的意義暗藏於其中。
「白大拿」三字在字面意義外,又指出了達納·懷特在ufc具有權勢。
因此,在未來,達納·懷特在ufc的影響力,肯定不小,說不定真是ufc的總經理或者運營負責人。
也許沒有自己,白大拿也會掌控ufc,還能把梅威瑟這個拳擊手弄來「演出」,搶走自己代言的小子,在未來也頂上了「拳王」的名號。
一個普通的奧運會拳擊比賽銅牌獲得者,和一個拳王,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能請得起拳王跨界出場作秀,ufc的生意規模肯定不小。
綜合以上兩點,這應該是一筆值得投資的生意,正巧自己還有大把的唱片版稅,不知道往哪裏投資呢。
ufc的商業模式主要在依託付費電視網絡。
迄今為止,ufc已經舉辦了15場比賽,每場比賽都是和摔角的ppv賽事一樣,是付費收看的,一般來說訂閱單場的付費金額是2.99美元。
當然了,觀看比賽的線下門票也能賣出一些錢,再就是海外電視台的版權購買了,至於周邊商品的收益並不多。
1993年,ufc這個品牌創立,其發起人之一是巴西的著名柔道家族——格雷西家族的羅瑞恩·格雷西,一個荷里活的動作指導,其指導的最著名的影片是《致命武器》。
羅瑞恩·格雷西和一幫電視製作人朋友設計出了ufc的雛形,一個類似《街頭霸王》遊戲的無限制格鬥比賽。
經過了一段時間的籌備和磨合,最後將ufc搬上電視的是鮑勃·邁羅維茨和大衛·艾薩克,兩人成立了一家名為set娛樂的電視製作公司,由這家公司來運作ufc,而坎貝爾·邁凱輪作為製作人應該在其中也有股份。
經過了1994和1995年兩年7場比賽的磨合,ufc開始打開了一定的知名度,不僅在美國有了不小的名氣,而且在拉美地區也有龐大的觀眾群體。
許多ufc的參賽選手,便是來自拉美國家,ufc還在波多黎各舉辦過一場比賽。
1996年一年,ufc舉辦了5場比賽,現場觀眾每次都超過萬人,賽事的平均訂閱數超過了50萬。
ufc不像wwf和wcw這類摔角比賽,它是沒有劇情的,也不需要每周一場的常規賽來維持熱度,因此也並不綁定在某一家有線電視網絡台,最多的的時候,北美五大有線電視網,都有ufc的付費電視節目。
鮑勃·邁羅維茨和大衛·艾薩克其實都是做付費音樂節目出身的,他們把格鬥賽事當做一場拼盤演唱會來運營,預定場地、邀請歌手,售賣門票,在線轉播,付費收看,一整套流程和演唱會一般無二,最後竟然還獲得了成功。
但是,1996年,卻是ufc的最巔峰時期。
目前,卻是ufc或者整個mma綜合格鬥行業的「寒冬期」。
以至於,這個擁有一定知名度的品牌,到了1997年底,卻僅僅以兩百萬美元的價格就能買到了。
為什麼一個欣欣向榮的產業,忽然就步入了寒冬了呢?
這要從一個美國海軍的「官三代」說起。
亞利桑那州參議員,「海軍官三代」,約翰·西德尼·麥凱恩三世。
此人不久前剛被《時代》雜誌評選為,美國最具影響力的25人之一,著名的象黨刺頭,很有可能會成為下屆選舉中象黨推舉出的大統領候選人。
據說這個愛好觀看拳擊的前越戰老兵,在觀看過一次ufc的比賽錄像後,大受震撼。
當時一個
150 前途堪憂的UF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