敵軍主將叫做張仲熊,他是張叔夜的次子,可憐張叔夜忠貞不屈,在靖康之難中自盡而死,但他兒子張仲熊最終卻投降了偽齊,玷污了父親的名聲。
張仲熊年約四十歲,使一杆四十斤重的金背大刀,長得虎背熊腰,武藝高強,力大無窮。
但他的長子張明中卻習文,目前也在偽齊朝廷做官,這個張明中從小就和呂頤浩的孫女呂繡有婚約,兩家門當戶對,如果沒有國難,兩人應該已經成婚了。
但戰亂改變了兩人的命運,張明中成了齊國的審官院員外郎,無論如何是不可能迎娶宋朝宰相的孫女為妻了,他們的婚約也就事實上結束了。
張仲熊並不知道,他未來的兒媳已經被呂頤浩許給了陳慶。
只不過呂頤浩也不知道張仲熊已經投降了偽齊國,而且成了軍中高官,官任齊國西路軍的都虞侯。
當然,陳慶更不知道張仲熊和呂家的關係,他甚至不知道眼前軍隊主將的姓名。
此時陳慶關心的是對方的裝備、訓練和士氣,歷史上,齊軍的作戰力並不低,他們幾乎都是投降的北宋禁軍。
在北宋王朝,他們不堪遼金軍隊一擊,但他們投降後,戰鬥力反而提高了,變得十分善戰,屢屢大敗宋軍。
這裏面的原因很多,一個重要原因是劉豫出身草莽,很重視軍隊,沒有宋朝那種骨子裏的重文輕武,武將和士兵的待遇很高,社會地位也高,士兵們倒也肯賣命。
但對於宋朝和宋軍而言,偽齊軍和金兵沒有什麼區別,偽齊軍就是金兵的狗腿子。
齊軍五千步兵快速跑過了寒冷刺骨的渭河,還好,渭河不寬,要是結冰的黃河,這樣跑過去非凍得半死不可。
張仲熊縱馬奔上高地,打量着前面百步外的樹林,他心中生疑了,如果五百騎兵埋伏在樹林裏,豈不是正好伏擊自己嗎?
張仲熊可不是傅墨山,他跟隨父親南征北戰,作戰經驗十分豐富,當年的梁山泊的宋江軍隊就是敗在他手上,雖然五百騎兵人數不多,但如果策略得當,一樣會重創自己。
他大刀一指,「王齡,你帶五十名弟兄去前方樹林內探查一下,尤其是靠近官道處。」
「遵令!」
最前面的將領答應一聲,一揮手,「跟我來!」
他催馬帶着五十名士兵向官道旁的樹林奔去,但剛剛接近樹林,樹林內忽然一陣亂箭射出,敵將和士兵都躲閃不及,紛紛中箭,慘叫着摔倒。
張仲熊大驚失色,急得大喊道:「有埋伏,結陣!」
陳慶見對方發現了埋伏,他當即立斷改變了策略,從伏擊敵軍變成半渡而擊,高舉長戟厲聲喝令道:「出擊!」
「咚!咚!咚!咚!」
樹林內鼓聲大作,無數騎兵從樹林內殺出,喊殺聲震天,像潮水一般向齊軍殺來。
張仲熊儼如身墜寒窟,這哪裏是五百騎兵,這分明是一支數千人的騎兵勁旅,他們中計了。
「給我頂住!頂住!」
兩支軍隊相距太近,不到百步,除非事先有準備,否則弓弩兵根本就沒有用,對方是騎兵,眨眼間就殺上來,能布下長矛陣已經很不錯了。
可事實上,張仲熊連長矛陣都來不及佈置了,他還有兩千多的兵力沒有上岸,岸上的士兵只能胡亂應戰。
兩千五百騎兵如狂濤一般殺進了齊軍之中,騎兵可一點都不亂,他們以百人為一隊,由一名都頭率領,居高臨下對齊軍展開了猛烈攻擊,混亂中的齊軍根本抵擋不住,被殺得節節後退,岸上沒有了空地,後面士兵也上不了岸,很多士兵開始向渭河對岸撤退。
陳慶看得清楚,對方在冰面上的士兵已經受不住寒冷了,只要向後一撤退,基本上就沒有抵抗的意志。
他當即喝令道:「劉璀部和楊再興部出擊敵軍後軍!」
劉璀和楊再興各率五百騎兵儼如兩支鋒利的長矛,從左右繞上渭河冰面,向冰面上的兩千齊軍殺去。
兩千齊軍確實受不住寒冷了,已經開始向渭河對岸撤退,宋軍騎兵殺來,使他們的撤退迅速變成了潰逃,他們爭先恐後向南岸奔逃。
騎兵速度極快,只片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