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一晃,已過去五月。讀書都 www.dushudu.com
張生業已成婚,得了三位如花美眷。
當真是羨煞旁人。
張生卻並未坐享齊人之福,而是帶着三位佳人,尋了一處寶地,開山種地,引水灌田,修建屋舍,當真是一派隱居世外,不理閒事的模樣。
偶有進城,城中百姓見這張生,竟越發富足,便忍不住詢問。
張生也不隱瞞,將自耕自辟的寶地,就這麼告知眾人。
沒過多少時日,原本的荒山深處,又多了許多搬遷戶。
大多是在城裏日子難過,受不住那些官僚、地主層層盤剝的苦命人。
大明四百多年,哪怕便是國君賢明,朝中大員也都是能臣,地方上也難免早已官紳一體,尋常百姓能掙錢過生活的路子,也是越來越窄。無論做點什麼,都得先被那些本無所事事,庸碌無能之輩,仗着權勢與蔭庇,先過一手油。
能尋得一處荒山,自建村落,稍稍隱於管束之外,對很多人而言,已然是難能可貴。
至於沒有了城牆守護,沒有香火旺盛的正神廟宇,沒有府衙、受王朝氣運所庇佑的官員照看,是否有妖邪會侵入山村,荼毒性命?
殊不知!苛政猛於虎也!
張生見來投奔的人越來越多,也都不嫌棄驅趕。
而是依照人頭,分配良田,帶領壯丁繼續開山墾地,又教授青壯武術,日夜操練棍棒,以做狩獵、護村之用。
如此發展,過了大約半年後,小小的山村,短時間內擴大數倍,已然有了規模。
張生帶領村民們建造各種利於耕種,方便生活的器物。
大大節約了勞作時間成本的同時,也在原有的基礎上,儘可能的提高各項產能。
不過是半年光景,那些原本窮的一無所有的,便小小的富足起來。
至少有些人吃得飽飯,時而還能見些葷腥了。
如此功德,更是讓張生深受愛戴,在小山村裏的地位無可取代。
一夜妻子君若枚對張生說道「荒山雖無主,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夫君不若拿些銀錢,去打點官員,也好將這方圓百里的地界,全都盤下來,也好安心。」
張生卻搖頭道「此非我一人之地,又豈能以我一人之銀錢購買?」
「若是傳出去,旁人只以為是我張生在哄騙他們,侵佔他們的房屋田地。若是我分文不取,直言贈送,反而又生出鄰里齟齬,養出懶惰、散漫之心來。」
「此事,且先放放吧!」
龍女只能無奈離去,再去找那炳靈公之女商討。
等龍女走後,張生卻從懷裏,抽出《種田經》。
這種田經前三篇都主講如何種田,如何養民,如何富民,如何借民之富足生息,養自身的長久之炁。
唯有最後一篇『人怒』,講的卻是如何募兵打戰,如何激發民心信念,真正的令行禁止,捨身忘死。
「凡無所有者,雖不甘於庸碌,卻局限於方寸,唯能竊竊苟活。凡皆有者,多為肉食之鄙,為守其成,難免奸狡難測。唯先有再無,有進無退,方才激其怒,定其性,民心可用,戰意不絕。」張生看着這段話,久久沉默。
這句話在整部《種田經》中,都顯得很是突兀。
幸而他是現代人,有着更開闊的思維,故而能夠解讀出其中的韻味。
人可以忍受貧困和一無所有,哪怕是心有不甘,但因為從未獲取,從未有過希望,所以也便不至於陷入更大的絕望。
人也可以享受富貴帶來的好處,並且為了維持這份富貴,做許多卑劣苟且之事,逐漸泯滅良知。
但是人無法忍受,擁有後卻又無可避免的徹底失去。
為了拿回屬於他們的那份財富,他們願意去做任何的犧牲。
這是《種田經》人怒篇的第一段,也是最淺顯、基礎的一段。
將有些事情,剖析的冷酷幾近殘忍。
只是,凡事不可能一開始就講絕對的信念。
那是沒有基礎的。
那些大字不識幾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