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紹帶着大軍離開渤海的消息傳來時潘鳳還有些懵逼。
倒不是說袁紹離開他不放心,而是覺得袁紹就這樣輕易放棄了冀州的爭奪多少有些出乎他的預料。
不過後來仔細一分析,似乎袁紹在冀州周邊確實沒什麼可以利用的勢力了,這會兒離開冀州倒也說的過去。
至於袁紹具體去了哪裏,潘鳳並不知道,他只知道袁紹是往南離開的。
袁紹的離開多少讓潘鳳鬆了口氣,至少不用時刻提防着有人覬覦冀州領土了,如今除了需要防備一下北面的公孫瓚以外,其他的諸侯基本上不會無緣無故來攻打冀州了。
可以說,現在的冀州已經完全歸到了韓馥的手中。
歷史的長河開始逐漸變道,將來的事情就連潘鳳也無法再做準確的預測了。
袁紹帶兵離開渤海的第三天,田楷大軍也北上出了冀州境內。
袁紹離開冀州境內後,潘鳳的冀州軍也從渤海逐漸撤回,就連在魏郡注意張燕的徐榮也被叫了回來。
半個月後,冀州大軍全部歸位,這也預示着韓馥將冀州全境都收入了自己的囊中。
當冀州境內安定下來後,潘鳳向韓馥提出了兩點建議。
第一點,擴建冀州兵馬。
這一次冀州之所以在張燕反水之前會如此危險,最關鍵的因素就是手中的兵力不足!
倘若潘鳳等人帶出去的兵馬人均三萬起步,那別說是公孫瓚和袁紹一同進兵,就算加上劉岱和青州黃巾,潘鳳依舊有信心將他們攔在冀州境外!
很多時候,戰爭靠的確實是人數的多少,這一點潘鳳在打黃巾的時候就有所感悟了。
三十萬青州黃巾,即便是再怎麼不堪一擊,依舊給麴義的曲部造成了巨大的損失,尤其是玄武軍,幾乎被打殘了。
雖然後面很快就用輔兵補全了建制,但死去的那些玄武軍本就是最優秀的士卒,這批補上去的輔兵還需要一段時間才能達到之前玄武軍的程度。
說到玄武軍有一點不得不提。
在大軍回歸後麴義主動向韓馥辭去了軍中的所有職務,然後老老實實地每天去潘鳳身邊報道學習,在外人看來麴義就像是潘鳳的學生一樣,這一點,麴義完全沒有在意,因為在潘鳳這邊他確實學到了很多,就連武藝都精進了一些。
目前冀州並無戰事,麴義的暫時離去對冀州大軍的擴建並不會造成太大影響,因為高覽已經回歸大營,潘鳳可以讓他代替麴義去訓練新兵。
對於潘鳳的擴軍建議,韓馥是舉雙手贊同的。
過年那會兒韓馥差點以為自己的冀州要完了,畢竟再怎麼強的軍隊,最忌諱的也是多線作戰,更何況他的冀州軍本就沒有多少兵力,一旦分開就是萬分危險。
還好麾下將領的能力都不錯,再加上張燕反水這才解了危局。
心有餘悸的韓馥自然是不會反對潘鳳擴軍的建議,甚至告訴潘鳳只要不讓冀州傷筋動骨,能擴多少就擴多少。
有了韓馥的點頭,潘鳳自然也不會客氣。
以他100點的統帥,還真不怕領不了幾十萬的兵馬!
不過兵馬太多的話消耗也是一個大問題,幾十萬兵馬顯然對現在的冀州來講有些不現實,但十幾萬還是可以有的。
再考慮到這些兵馬的消耗,潘鳳覺得有必要學一學曹老闆的方法了。
於是他又提出了一個配套措施:屯田制!
屯田制,在漢文帝時期就開始出現了,最開始的是邊屯隨後逐漸有了內屯,但不管是邊屯還是內屯,其本質都是為了取得軍餉和稅糧。
潘鳳要說的便是其中的軍屯!
冀州本就是種植的風水寶地,若是征了十幾萬士卒最後都放在那裏吃糧餉,估計韓馥也會肉疼,但要是讓他們屯田自養那就完全沒問題了。
軍屯最大的優勢就是士卒閒時耕作,戰時殺敵。
哪怕屯田的士卒與那些職業軍隊在戰力上會有一定的差距,但潘鳳又沒準備讓十幾萬人全去屯田。
冀州大營中肯定是要留一些常備軍隊的,這些常備軍隊就是冀州的職業軍隊,是打仗對敵的主要
第一百一十三章 你的大象被我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