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僅僅是金陵城,整個華國,整個世界都為奉軍將士們取得的瘋狂戰績,而徹底震驚。
愛德華·喬治是鷹國太晤士報的戰地記者,華國與倭奴國的這場慘烈大戰,他幾乎是全程跟蹤報道。
戰鬥打響之前,愛德華·喬治極度不看好華國的軍事實力。
即便是華國曾經擊敗過大熊國,在小規模空戰之中打敗倭奴國空軍,甚至在第一次邊境衝突之中,成功引誘、圍殲了倭奴國最為精銳的第八師團。
但這一次,華國面對的是裝備優良,戰術素養極高。
關鍵是兵力高達六十萬的倭奴國精銳。
再加上倭奴國海軍的威脅。
華國的二十萬奉軍,基本上是完全處於下風位置。
但無論東線打的如何激烈,張宗卿都不可能抽調鎮守北境防線的姜百里軍團。
一旦動用這二十萬北境防線軍隊,那蠢蠢欲動的大熊國邊境復仇軍隊,必然會直接南下。
在倭奴國與奉軍兩敗俱傷之際,摘下最後的勝利果實。
也就是說,除了鎮守海山關的姜鄧選部五萬精銳。
張宗卿無兵可掉!
而如果他一旦調動這五萬大軍,彈壓華國境內蠢蠢欲動軍閥勢力的底牌,也是徹底丟失。
所以,張宗卿必須以二十萬東線防禦士兵,擊敗倭奴國六十萬大軍。
無論從哪個角度來看,這都似乎是個難以完成的任務。
也正是因此,儘管鷹國與華國處於關係友好的蜜月期,但太晤士日報的戰地記者愛德華·喬治,也是根本不相信華國奉軍能擋住倭奴國六十萬大軍壓境。
為此,愛德華·喬治甚至親自致信給了鷹國內閣。
懇請鷹國首相邱基爾與他的內閣能通過決議,將鷹國強大的軍艦派到遠東地區。
進而牽制倭奴國海軍,為華國對抗倭奴國增加籌碼。
誰能想到,積貧積弱的華國非但擋住了倭奴國的六十萬精銳部隊,而且還一口吞掉了倭奴國一個甲種師團,整整四萬多人!
全部殲滅!
愛德華·喬治作為親身經歷這一場戰爭的戰地記者,他除了「震驚」,找不到其他詞語來形容這場戰役。
華國軍隊的表現,簡直是刷新了他對這個古老帝國軍隊的認知。
強悍無比!
他們絕對是一個不能再輕易招惹的國度。
若是哪個國家不開眼,踐踏了這個國家的主權與尊嚴。
那他們必將付出鐵與血的代價!
眼下的倭奴國,就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
戰爭還沒有完全結束,但太晤士報的戰地記者愛德華·喬治,已經是被張宗卿深深折服。
他從張宗卿的眼神之中可以看出,全殲倭奴國的第三師團,只不過是奉軍二十萬大軍的開胃菜而已。
至於張宗卿的胃口有多大,就連愛德華·喬治,也不敢有絲毫的猜測。
畢竟在愛德華·喬治的眼中,張宗卿的軍事才能,絕對是可以與科西嘉島出生的天才軍事家——拿破崙有得一拼。
對於張宗卿這個人,愛德華除了佩服、讚嘆,還是佩服與讚嘆!
於是只見太晤士報的這名戰地記者,抬筆就是開始寫道。
遠東戰場的這次戰鬥,我最開始的時候,並不認為華國能夠贏得最終的勝利。
儘管華國的防禦戰爭是正義的,是值得同情的。
直到我見過奉軍的核心人物——張宗卿。
這是一個在軍事領域的造詣,能夠與科西嘉島那個天才拿破崙,相提並論的傢伙。
張的天才,並不止於軍事藝術造詣。
他對武器設計的精通,堪比音樂世界的貝多芬,繪畫界的達芬奇。
毫無疑問,他是個絕頂天才,也是這場戰爭的勝負手。
你們能想像嗎?
身為一個軍事長官,張宗卿竟然在一千多米的距離之外,一槍擊中了倭奴國第三師團師團長佐藤平次郎的腦袋。
這等精準的射擊技術,就是當世最為強大
第一百一十五章 震撼世界,名將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