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行簡擺手。
他之前去過晏家,後來晏鳳池回鄉,他更是去過不止一次,對晏家還是有點了解的。
晏家沒有下人。惟一的一個京城來的公玉瓊,算是公玉家的老僕了,但晏家拿他當下人待了嗎?沒有!
晏家是用不起嗎?
就晏家那幾個孩子賺的銀子,多少奴僕買不回來?
晏家的孩子,他和小尋那丫頭聊的最多,其實對那孩子的想法是有點了解的。
那丫頭的有些想法,其實和他的理念很貼近,這也是他為什麼和那丫頭幾乎成了忘年交的原因。
只是,他也知道,有些想法,在如今這個體制之下,太過不合時宜,如果說出來,未免太過驚世駭俗。
所以他嘴上從來不說,因為說了不但沒用,可能還會給自己招來禍端。他只能通過一些潛移默化的手段去慢慢實現。
那丫頭也是如此。
不同的是,那丫頭的思想,比他更徹底。
而他畢竟出身頂級豪門,本身就是權貴,有些習慣早就養成,他活在那個圈子裏,沒有辦法徹底摒棄,否則,只怕他在這世間將會難以立足,更別提去做什麼了。
人的可悲之處往往就在於此,你一輩子的努力去推翻的,可能正是你的立足之所。
他做不到徹底的改變,也無破而後立的雄心壯志,說到底,可能只是懦弱吧,他只能做些他能做到的,哪怕作用微乎其微,但至少自己做了。
這或許,也是一種自我安慰吧。
但晏家小丫頭不同,她有獨善其身的能力,卻在做兼濟天下之事,雖然她把一切都堆砌在利益的基礎上,便李行簡卻能看懂,那小丫頭的堅持。
自家送兒子過去,帶些下人,那小丫頭不至於把人拒之門外,但卻絕對不會愉快。
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堅持,雖然這種堅持未必會表現出來,但一旦你和她堅持的東西相違背,那就永遠不可能走近她的內心。
那他送兒子過去,將會沒有任何意義。
齊國公府對後代的教育,其實和其它權貴人家並不同。
他們兄弟小時候,雖有奴僕服侍,但齊家是軍功起家,哪怕幾百年傳承下來,齊家的根本是沒變的,他們兄弟,更習慣了自力更生。齊家沒有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人。即便有奴僕,但更多時候,他們的事情都是自己動手。
他都能做到的事情,沒道理兒子不能做到。
兒子現在已經六歲了,送去晏家學習一段時間,吃些苦,對他不是壞事。
錦衣玉食的富貴窩,有很大概率把人養廢了。
大夏開國公侯加起來近百位,如今還在的人家又有多少?這些還在的家族,真正還在大夏朝庭權力中心的,又還有我少?
沒多少了。
大夏開國公便有二十四位,哪家也不比齊國公府李的地位低多少。但如今再看,還有幾個開國公府依舊不倒的?
嗶嘀閣
那些消失在大夏權力中心的家族,不都是後代養的越來越廢,最後連祖宗家業都丟了的實證嗎?
他不希望自己的兒子,將來也成為那樣的敗家子,那就得吃點苦頭。
玉不琢,不成器。
不吃苦中苦,哪能人上人?
他也不是一定指望自己兒子有怎樣偉大的成就,但至少,他不應該成廢物。
他和夫人一樣捨不得兒子小小年紀就承擔些什麼,可有些事情必須做,有些路,必須走啊。
既然自己做不到,也許兒子可以?
年輕人,就應該承擔更大的責任!李行簡狠心的想。
李行簡擺手:「讓他一個人去。人家晏家的兩個小丫頭也只比初兒他大了三歲而已。可夫人你想想,三年後,初兒能幹什麼?而人家晏家的小丫頭,現在在做什麼?晏家小丫頭能做到的,我兒哪怕做不到,但也不應該差太多。」
「初兒聰明的很,咱們真要想好好培養他,那就讓他現在就吃些苦,晏家幾個小兒女,哪個不是人中龍鳳?晏家只要想要,不缺富貴,可人家孩子哪個不是事事親為?不指望初兒跟他們
第二百二十三章節 自己不行兒子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