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派諸葛亮出使江東。
此刻,孫翊和孫權的心情並不好受。
因為…
此前在收到過那封魏王曹操,寄來的氣吞萬里如虎的信箋後,孫翊和孫權先是私下裏攀談了一番,繼而…就召開廷議。
原本這也沒什麼。
可讓孫翊和孫權意外的是,當手下們看到這封信後,原本一場商討如何抗擊曹操的廷議,發生了巨大的翻轉。
戰不戰的問題,變成了降不降的問題。
以張昭為首的投降派,立場很堅定…且許多文臣均已表態,這已經不是江東八大家族打算投降,而是…整個文官集團打算投降。
唯今…
是第一次周瑜、陸遜參加廷議,劉備的使者諸葛亮也在此間,這是一個機會,一個扭轉不利廷議局面的機會。
「踏,踏。」
隨着諸葛亮與周瑜步入其中。
張昭似乎看出些什麼來了,眼眸眯起攔在了諸葛亮的正前。
周瑜介紹道:「孔明啊,這位是江東長使張昭,張子布!」
此言一出,張昭倒也客氣,拱手行了一個見面禮,「在下江東微末人士,張昭是也,久聞先生高臥隆中,號稱臥龍,自比管仲、樂毅,莫非真的有此比麼?」
「這只是在下生平小可之比,先生不必在意。」
諸葛亮顯得很謙虛。
張昭卻是寸步不讓:「聽說劉使君三顧茅廬才請到了臥龍出山,之後,劉使君如魚得水,準備席捲荊襄,獨成大業,可如今…緣何這荊襄落入了曹操之手?敢問此時此刻,魚在水中,還是魚在湯鍋?」
這話脫口,所有人饒有興致的望向諸葛亮,眼神中帶着幾許嘲弄之意。
唯獨陸遜,他的眸光幽深,觀諸葛亮氣定神閒,當即覺得,兄長說的沒錯,這是一個不容小覷的對手。
說起來…
這一次的廷議,他是該與諸葛亮站在相同的立場,但陸遜並不慌着替他解圍,且探探他的虛實。
就在這時,諸葛亮張口道:「我主公若要取荊襄,那是易如反掌,劉表曾再三相讓,我主公不忍取同宗基業,這才讓曹賊竊得荊襄。如今我主屯兵江陵,劉琦長公子屯兵江夏,猶如龍入海,鳳騰空,別有良圖,子布先生勿慮!」
「哈哈…」張昭針鋒相對。「先生自比管仲、樂毅,管仲者,相助齊桓公,獨霸諸侯,一匡天下,樂毅者,扶持弱燕,一鼓作氣,連下齊國七十二城,此二人堪稱興國濟世之才也!我聽聞,劉使君得先生時,感慨萬千…說如魚得水,如那曹孟德得陸子宇,勢必逆風翻盤,力挽狂瀾…可事實如何?」
「先生似乎只會枯坐草廬,笑傲風月,除抱膝吟嘆之外,別無所長,劉使君未得先生之前便是未嘗一勝,被那陸子宇打的丟盔棄甲,抱頭鼠竄。可…得到先生之後呢?更是拋兵棄甲,望風而竄,上不能報天子以安庶民,下不能剿賊軍而守疆土,半年不到,棄新野、失樊城、敗當陽、走夏口,倉皇南北,碌碌東西…竟無一寸立身之地!」
「在下斗膽敢問,如今境況,劉使君還是否還敢說出那句,得先生如曹孟德得陸子宇?先生也還是否敢再自比管仲、樂毅!」
「在下直言相告,先生雅量,盼無見怪!」
張昭一邊笑一邊開口。
他這一說話,整個廷議都笑了起來。
周瑜的眼眸眯起,饒有興致的看着諸葛亮,陸遜亦是如此…這兩位江東的左右都督,都想見識到了諸葛亮的本事。
卻見諸葛亮羽扇輕揮。
「鵬飛萬里,燕雀不識其志,我本以為燕雀應在林間,沒想到今日都聚於廊下…我主的確敗於汝南,偷襲不成,託附於劉表,那時…兵不足萬,將只關、張,然而當人人畏懼的陸子宇帶兵殺過來時,我主明知不可為而為之,於博望設伏,卻被敵人火燒博望,於新野設伏,卻被陸子宇窺破玄機!」
「哪怕如此,當陽路上,後有追兵,前有埋伏,可百姓們扶老攜幼追隨我主,日行不過二十里,我主公寧受刀劍,也不棄百姓。如此仁義之主,百世以來,足下可曾聽過?或者說,在足下的眼裏,就要以一時
第六百零六章 伯言是主戰呢,還是主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