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塘倒映着藍天,白雲在河水中游曳。
襄陽郊外的山野之間,河流之畔,一百餘學子正跪坐在竹蓆上。
每個人的面前擺放着一張自備的桌子,而桌子上均有書童分發下的一折竹簡,竹簡中的內容則是水鏡先生設下的一道考題。
有些讓人意外的是,此間的主人水鏡先生司馬徽,以及傳言中參加這次弟弟子挑選的隱士龐德公、襄陽名士黃承彥均沒有出現。
諸葛亮原本還有些緊張,這些與他年齡相仿的士子,每一個人眼中都透漏着無限的自信與勢在必得。
當然有一人格外顯眼,他其貌不揚,五官單獨擺放出來很醜,可湊到一起更丑,簡直長的就像是開玩笑似的。
方才聽士子們交談,諸葛亮知道,他就是襄陽城內頗有才名的丑俊,名喚龐統龐士元。
「還真是各路神仙哪…」諸葛亮低吟一聲。
而這時,書童大喊一聲,「現在可以開卷了…」
開卷便是展開竹簡開始答題,原本還在互相張望、亦或者是小聲議論的學生們登時安靜了下來,徐徐展開面前的竹簡。
可…這不展開還好,展開之下,登時發現這裏面根本就沒有什麼考題。
與此同時,小書童繼續朗聲道。「先生說了,你們想要來這山間竹舍學些什麼,不妨均寫入這竹簡中…」
唔…諸葛亮眼珠子一定,小書童說的簡單,可總結出來是四個字——何以致學!
而這就是今天的考題。
可…要怎麼寫呢?
諸葛亮陷入沉思,正常而言,書寫的答案,所謂的求學內容,理應是詩書禮儀、五行八卦、奇門遁甲、兵法韜略,可若是這樣必定與其他人寫的大同小異,那結局必是鎩羽而歸。
水鏡先生昔日放話出來,是要挑選有慧根的八名弟子,而評估一人的慧根…是否可以簡單規歸結為與眾不同。
諸葛亮何其聰慧?簡單的分析,他就已經能判斷出,這看似輕巧的題目,其中藏着玄機呢?
作為考生,如果只去想自己要寫些什麼,或者很坦誠的把自己心頭的想法寫出來,那就落入陷阱了。
真正該考慮的是別人會寫什麼。
心念於此,諸葛亮環伺左右,他左邊不遠處跪坐的是荊州牧劉表的兒子劉琦,以諸侯之長子的身份,他書寫的內容必定是坐而論道、感化百姓一類的;
右手邊是蔡瑁之子,而他多半會書寫學習兵法韜略,指揮千軍萬馬;
正前方不遠處是隱士高人龐德公的兒子,隱士之子前來拜師,那書寫的必定是與隱世截然相反的內容,譬如救世之法,譬如為臣之道…
當然,在座的幾乎都是襄陽城的世家子弟,他們能書寫的內容大差不差,無外乎此前想到的那幾項,那…對於自己而言,要寫出什麼新穎的呢?
諸葛亮陷入了深深的沉思,偏偏越是刻意的去想,越難從這方寸之間思索出答案。
還是太患得患失了…
呼…輕呼口氣,諸葛亮努力的讓自己沉下心來,試着去以平常心應對面前空白的竹簡。
恰恰就是這呼氣間,諸葛亮想到了一日前均弟的那封書信…
沒錯,所謂大智若愚,最新穎、最正確的答案不就在那信箋的字裏行間麼。
而其中,那位叫做陸羽的公子不正是在某些領域提出了獨到的見解麼?
何不…
心念於此,諸葛亮提筆,兩個大字躍然浮現於竹簡之間——
——百工!
世家子弟誰會把「百工」放在眼裏?
而水鏡先生精通奇門八卦,如何能不精通於百工之學?以此作為「扣門石」再合適不過!
呼…
想到這兒,諸葛亮呼出口氣,心裏懸起的石頭算是落下了一多半兒。
若非一日前看到均弟的書信,若非看到了陸公子對「百工」獨到的見解,他諸葛亮怕是也將如其他學子一般落入俗套,或者是糾結不已,踟躕再三。
人言國之六藝,百工居其一,可如今對「百工」有獨到見解的諸葛亮,卻想要稍加修改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