缸密封蓋板和中空的坐板,隨即,他便拿入鋪在了尿缸上,楊夢婷見後心中便也就欣喜了。
在洗過臉後,那楊夢婷卻又需要大解了。
於是乎,潘志鴻便把她帶到了村尾自家的「屎缸」里去解決。
唉!誰知道,這便又苦了楊夢婷了……
在當地,人們的小便是在房裏的「尿缸」里解決,而大便呢則要到建在村頭或者是村尾的「屎缸」去解決的,當地人覺得這叫「屎缸」呢有點忌諱,因此,便又文雅地把「屎缸」叫做了「粗缸」,大概是小便為小,而大便為大是粗一點的意思吧?
在當地,這「粗缸」都是建在村頭或者是在村尾的村外的,它的形式一般有兩種:
第一種是圓葫蘆的形狀。人們在選定的地面上開個直徑約為15米左右的「粗缸」口,然後在「粗缸」口中往地下挖空,從上到底逐步擴大到直徑為兩米至三米的葫蘆狀,深度也在兩米多、三米左右,挖完後,在地下的底面和四周舂實一層厚度約為10公分左右的灰沙泥,再在表面抹上一層石灰砂漿或水泥砂漿,以用以防止滲漏,這是地下部分。在地上呢,則用條形石板或者是厚木架在「粗缸」口上,把「粗缸」口一分為二,然後,以這石板或者是厚木作為一側牆的基礎向上砌牆,在「粗缸」口的一側建一間數平方米的低矮的泥磚茅房或者是泥磚瓦房,房門是活動簡易的竹篾門,房內便可供人進去大便,空餘之處還可以放置草木灰或者其他農耕用具。而在「粗缸」口上的房外一側,人們便隨時都可以用掄桶掏舀出「粗缸」里的屎尿肥水,用以來澆淋農作物。
第二種則是把「粗缸」的地下部分挖成直立的一米五至兩米內的圓形或者是方形,然後把泥磚茅房或者是泥磚瓦房建得寬一點和高一點、以蓋住整個「粗缸」口,「粗缸」口是在房內的,而其他建築方法則跟第一種一樣。
千百年來,當地人對死亡的祖先都有厚葬和二葬的習俗,這厚葬又主要是體現在了棺材上,說人死了以後唯一能帶走的就是一副棺材,以致,這厚葬的棺材都是用上好的木料做成的,且有四甲、六甲、八甲等等之分,即棺材只用完整原塊的四塊、六塊或者是八塊厚實的古木拼做而成,而二葬則是把死人埋到地下三至八年後,一般是男單女雙,即男人是三年、或五年、或七年,而女人則是四年、六年或八年,待屍肉在地下棺內完全腐化盡後,擇日挖開墳墓里的棺材,撿出骸骨裝到陶罐里,再另擇地方下葬。
所以,這些古木棺材板呢就特耐腐蝕,雖是被埋在地下三至八年了,但被二葬挖出來時卻還不會腐爛,往往還保存着堅實的原樣,因此,人們往往便會廢物再用的去把這些被廢棄在亂葬崗上的棺材板撿來,然後用斧頭把它略作修平,之後把它架在「粗缸」口上,此被當地的人們叫作「屎缸橋」,這種架在「粗缸」口上的「屎缸橋」穩重而又可靠,可經久耐用幾十年,「屎缸橋」往往又由獨立的兩塊棺材板構成,在兩塊棺材板中間則留着空縫,大便時,人的兩腳踏在兩塊棺材板上,而屁股私處則對準空縫,這就成了人們在「粗缸」內大便時的蹲位所在。
當地人有幾句十分形象的俗語來形容人們大便時的情形,這俗語就是:「急急忙忙,跨上橋樑,機槍掃射,飛機轟炸,臉上打個顫慄,呵呵,渾身舒服噻!」
看看這幾句俗語,它肯定是男人作出來的吧?因為,它說的好像是男人在「粗缸」里大便時的情景。
在農耕時代的當地農村,這每家每戶都有一間「粗缸」在村頭或村尾,這「粗缸」和房間裏的「尿缸」不但是自家人大小便的場所,而且也是自家人積肥的重要場所。特別是這「粗缸」,人們把豬屎、牛屎、雞屎、鴨屎、鵝屎、家居污水等等擔倒到「粗缸」里,其中又夾雜着人屎等等,它們在「粗缸」里漚爛腐化,在施肥季節,這就成為了莊稼的土雜肥了,成了人們耕種的是否豐收的希望所在了。
曾有好事者在自己的「粗缸」門貼過一副對聯,其上聯是:入門緊愀愀;下聯是:出門寬悠悠;橫批是:積肥望豐收。
這副對聯大概也就濃縮表達了當地的人們上「粗缸」時的情形及「粗缸」的作用了。
而當「粗缸」里的肥水被施肥挑空了以後,人們便又再把水擔倒進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