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南兩宋之際,北地連年兵燹,黎民失所,百姓生無所望、活之無欲。
華夏亂世不絕,而安民救世之人亦不絕。
在芸芸大眾失去方向與信念的同時,北地興起三大道派。
三大道派,遠法漢儀,近追前代,活民眾多,不單令中原(大仙天)遺民心有所向,更令後發崛起的金國(完顏氏)不斷接受華夏文化。
在歷經歲月更迭後,三大道派各有變遷。
衛州蕭氏,便是三大道派中太一教的族人。只不過這一支族人一直留在大仙天,並成為大仙天內人族一家獨大的勢力。
據我推測,蕭氏應該有陰陽境強者。
你這次去衛州,要多多接觸蕭氏,他們能從兩宋更迭的時代傳承今日,會有你需要的東西藏納其中。」
顧玉成看着秦吏發來的消息,心中漣漪輕起。
大仙天的範圍異常大,橫跨妖國與人族兩境。
顧玉成此刻便在人族。
準確來說,是回到了仁皇省。——只不過這裏叫衛州,仁皇省勢力範圍之外。
說是回到仁皇省,是因為在人族修士印象里,衛州只是仁皇省治下一個地區。衛州蕭氏也不否認。
但若較真,衛州並不歸仁皇省管。至少顧玉成當年在仁皇省就沒聽過多少關於衛州蕭氏的事情。似乎也沒人在意。
想想也是,蕭氏不想太出風頭,把名頭給仁皇省並無不妥。——至於實惠,想都別想。
此來衛州,是為尋魔頭宣聲。
未想方入衛州,便遇上年節。又號春節。
隨着修士數量增加,修為與壽元同升,大多數宗門不會年年舉行年節,更少有修士參與新春佳節。人們更功利於有所回報的修煉,而不是佳節。
在衛州卻有不同,這裏的風俗使然,散修每年都會自發舉辦春節,衛州蕭氏更是每十年親自舉辦一次年慶。
今年蕭氏輪值,雖說半月前衛州迎雪,天肅地靜,四地嚴寒,然耐不住散修熱情,厚雪沒踝,半日除淨。
雜在人群中,顧玉成只聽得四方歡喝,接着一聲喜應響起「萬物本乎天,人本乎祖,祈年祭祀,報本反始也!——漢家風儀可尚追,歌舞衣貌皆諸夏。華宵之會,燈如暖泉!」
聲未落,各街各巷散修歡聲挑燈,齊置四方,共迎鰲山彩燈。@·無錯首發~~
「春節燈會?」望着面前天角未陰、花葉尚晴的景象,顧玉成只感嘆一聲太早,佈置的太早。
轉頭扎入人堆,用甘淵四處感受宣聲的蹤跡。
半天尋蹤覓跡,只換來暈頭轉向,再看天地,卻已入夜。
四面暖燈如春泉,一眼流光盈城滿。街巷樓城,異彩紛呈。
滿城歡喜,喧囂熱鬧,一年中最歡快的日子,便是此時。
身旁伊人行游,墨發犀簪,櫻唇鈿妝,楚腰輕系玉飛鳥,柳骨柔合織金衣。
身旁伴着玉面郎君,質不野、文不虛,果真文質彬彬一君子。
顧玉成回頭再看自己,一身趕路衣物,哪裏和這燈會有所相和諧的地方?
苦笑一聲,卻發現身旁規模最大的祖廟。
所謂祖廟,供奉的並非蕭氏祖蕭抱珍,而是炎黃二帝。
「敬祖民有根,知德宗有顯。」
望着祖廟外花燈上的字,顧玉成心中微動,鬼使神差想要進入看看。
順隨人流,進入廟內。
顧玉成見散修上香,又從主持、維護廟會秩序的蕭家修士那裏——雖不再是道派,蕭家修士依舊會身着道服,非常好認——領取一份丹藥。
領取的都是一整盒四品丹藥,這比絕大多數上香的散修所捐出的靈玉還要貴重。
想起二門一俠與散修劃界而治的場面,再看蕭家與散修同慶佳節的景象,衛州蕭氏為何能屹立數個朝。
代不倒,顧玉成心中已有些許猜測。
何況,根據人群的交談,顧玉成得知每當蕭家舉辦年節時,都會無償指點修士修煉近旬月時間。
跟着人群,顧玉成隨大流來到炎黃二帝的泥像前上香。——
五百七十二、衛州蕭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