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者聽至此處,不由得大感震撼。
原來那傳聞中的「昊天上帝」,竟然真的存在。。。只不過從自己所見到的來看,再加上師父所言道的,這「昊天上帝」卻與那「玉皇大帝」,或是印象中的「天帝」有所不同。
祂雖是一切衍生的根源,卻並不具有人格化的意志。祂的存在,即使道的衍生,名為「天」的現象。即使至今,祂仍舊存在,即位所謂的「天道」。
蘇尋繼續說道:「而今仙神所頓悟的道果,大抵是所謂的『混元道果』,混元者,元氣未分,混沌為一,元氣之始也。所謂混元,即為天道之根源。因此如今三界仙神所修的道果,皆為混元,皆為天道之道果。」
這一點,行者卻知道。
俗話說「獲罪於天,無所禱也」。縱使是仙神,乃至大神通者,但凡所修煉的為混元道果,都不敢違逆於上蒼。
而這裏的「上蒼」,所說的並非是天庭,而是「天道」,即是道行,中的「道」。
當然了,行者也知道。在如今的世間,除了混元道果之外,還有着另一樣道果,即是自己師父蘇尋所創造的「紅塵道果」。這紅塵道果,乃是借人道而生的大道果,與混元道果同樣是極為高深的道行。
只不過,紅塵道果如今還未完善,人道也未能真正與天道所媲美。
行者道:「既如此,那昊天當是曾經生育萬物的存在了?」
他觀摩那昊天孕育,的確收穫極大。別的不說,至少對那混元道果的理解,加深了數個層次。
原來天地伊始,竟是如此模樣……
可是。如果昊天曾生育萬物,演化天地,那麼最終又為何會出現天地壽命之說呢?
蘇尋道:「道生天地,天道,乃是主宰天地萬物間的規則。所謂天之道,其猶張弓歟!高者抑之,下者舉之,有餘者損之,不足者與之,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
蘇尋所說的,乃是《道德經》中記載的,行者自然也是學習過的。
只不過,這句話的理解有多樣性的。如果從狹義上來理解,則是以社會而論,天道有利於貧者,給他們帶來寧靜與和平,人道則反之。
但事實上,如果將這句話從整個諸天萬物上來看,則是以天地至公為基礎,始終維持着所謂「平衡」。
一旦平衡被打破,則是天地壽命將至之時。屆時,萬物皆損,唯有道者重立之。
蘇尋說到此處,行者已然對那世事的邏輯、萬物的脈絡都有了一個大略的心得。然而,雖說如此,卻仍舊仿佛是鏡中花、水中月一樣,摸不清頭腦。
蘇尋也並未繼續說下去,因為對於天道的理解,並不是一蹴而就的。哪怕有着演化着曾經天地的「泉水」,也仍然不能那般輕易的明悟。
因此,他便讓行者再去浸泡那泉水。那泉水與其說是「落胎」,不如說是「脫胎」。行者乃是此方天地孕育之靈胎,只要他能夠在此中領悟下去,終會有所收穫。
對於蘇尋的教導,行者自然樂得不過,當即便恭敬道謝了,進而再度脫離那蟠桃世界,浸入到了泉水之中。
這一次,落胎泉再度演化出了無數個光景,在經歷無數恍惚的歲月,以及天地壽終以後,那破落的天地開始發出無盡的腐朽氣息,最終化為了一團團的火焰……
當天地壽終以後,一切復歸於混沌中。但那滅卻天地的火焰卻始終縈繞不滅。在那混沌之中,不斷地燃燒着。不知過去了多少個大歲月,有一日,忽然從那所謂的「道」之中,浮現出了一團莫名的物事,那物事漸漸生出一種水光,滅掉了火焰,水光湛藍,憑躍高照,最終形成了一片新的「天地」。
行者很是意外。原以為,昊天以後,天地重立,當會有印象中的「開天者」。然而經歷了遙遠的大歲月之後,第二個「天地」卻仍然是孕育誕生出來的……
當水光照耀那物事,則成為天。當天再照耀那物事,則成為地。那物事,似乎是萬物的否極,是萬物的逆流,卻恰好因對照,而成為萬物的衍生,萬物根源。最終孕育了所謂的「萬物」。
看着這一切,行者再想起了一片古籍所記載的。
太一生水,水反輔太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