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步出去後。
快速銜接加速跑。
加速跑有兩個方面主要影響銜接後續,主要表現為快速積極的主動發力擺動上,其次是對身體重心的影響上。
擺動就是擺臂環節的加持,這個蘇神一直做得還不錯,加速區的圓周擺臂進入很快速。
這個還要等後續能力繼續恢復後,再來跟着調整。
其次就是下半身的技術動作,想要發揮更多前側力學的標準體系能力,那麼除了黃金三步要做好,軀幹前傾角要做到位,然後就是要把後續的技術做出來。
比如屈蹬式技術。
這是米國現在比較流行的一種最新田徑成果,蘇神系當然也早就安排上了,不過想要做到這個技術和擦地起跑一樣需要運動員擁有強大的肌體力量。
如果做不到,那麼只會跑得不倫不類。
所以真正學好的門檻不低。
這個技術的提出其實九十年代蘇聯快解體的時候,前蘇聯丘巴等人就研究證明,後蹬時膝關節從 164°~168°伸展到 180°,髖關節與踝關節的距離非但未增加,反而減少了 8毫米。這是由於脛骨關節面向股骨關節面滑動時,使曲率增加,而腿的長度和工作距離未增加,不利於速度的發揮。
因此,當膝關節在 164°之內時,膝關節角度就小,髖關節與踝關節的距離就小,腿向前擺動的半徑就小,有利於加快前擺的速度。如果膝關節從 164°~ 168°伸展到 180°,必然會出現肌肉的附加工作,為了減少蹬地後大腿前擺的慣性力,加快前擺的速度,後蹬時膝關節沒有必要充分伸展。
只是理論出來了,也只是理論,為什麼蘭迪他們對於蘇神這麼推崇備至,主要是蘇神不僅僅可以提出理論,如何把理論上的東西,結合實際運用到比賽裏面,轉化到專項技術當中,這才是真正的難度。
一般來說,一個理論到實際運用就需要轉化十年甚至更長時間,如果研究透徹多點開花,更是需要幾十年,這才是蘇神在科研上讓他們覺得「恐怖點」。
不然僅僅是提出各種前沿理論,還只是牛逼,還沒有到牛神。
這麼做,可以把理論迅速轉化,這才是真正的牛逼之上的牛神。
雖然在整個百米裏面,屈髖肌肉發力率永遠是大於後蹬肌群,可這不代表現在後蹬肌群和後蹬技術就不重要了。這個技術就是一個典型,現階段只是後蹬排在了屈髖的後面,不再和九十年代之前一樣,作為主導,但並非就是不重要。
尤其是屈蹬式技術,優點在於蹬離腿膝關節的屈度加大,促使髖關節的運動幅度大於膝關節的運動幅度,使重心移過支點的速度相對加快,並且使一定的重力矩值與最大後蹬產生的反作用力相匹配,從而使身體前移的技術更為經濟實效。
所以屈蹬式技術做得好,會讓你的重心,得到極大的控制。
對於加速跑的第二點影響,相當吻合。
因此,蘇神在重開後,因為要重新用這個身體打造前側力學體系,那肯定要配合屈蹬式技術的後蹬。畢竟在短跑起跑和起跑後的加速跑階段,後蹬力量是提高跑速的重要因素之一。
之前為了整個前程的發揮,蘇神更多是注重的屈髖肌肉發力率。
這樣不斷的成長,其實硬要說的話,是對於後蹬肌群有些壓制,乃至是發展不平衡。
到了這一次節奏完全重新打造,換腳後蘇神肯定要追求儘可能的平衡性。
把屈髖肌肉發力率和後蹬肌群的發力率結合起來。
搭配一個最佳值。
而不再是和之前一樣,就是把屈髖肌肉發力率排在絕對壓制地位。
當然,他要這麼做的最關鍵因素還是。
屈蹬式技術雖然現在也在發展,米國那邊也基本上都在這麼做,可他們並不明白,其實屈蹬式技術做是做好前側力學的一個關鍵點。
這個點要是能夠做好。
你的前側力學也會發揮更加完善和完美,破綻和漏洞也會更少。
只是現在,沒有多少人明白,畢竟前側力學,年底的時候才被拉爾夫.曼和蘇神正式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