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廷上下此時都很倚重于謙,而于謙也沒有退縮,毅然以社稷安危為己任,將家國大事都扛到了自己的肩上。
在眾臣的推舉下,于謙升任兵部尚書,全權負責籌劃京師防禦。
上任兵部尚書後,于謙第一件做的事情,就是調集南北兩京,河.南的備操軍,山.東和南.京沿海的備倭軍,江.北所屬各府的運糧軍,立即奔赴京師勤王。
隨後,于謙又力主聯合朝廷眾臣,上奏皇太后,以國不可一日無君,再加上太子年幼等為理由,懇請太后立郕王朱祁鈺為皇帝。
聽聞這消息,朱祁鈺再三推辭,對此于謙卻是大義凜然道。
「我等此為不是個人私情,而是為國家考慮,還望殿下能登臨大統,扛起這天下重任。」
在于謙的勸說下,朱祁鈺與九月登基,號代宗。
如此為難之際,國家的確是不能沒有皇帝,朱祁鈺的登基,也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一些壓力。
當然了,這其中于謙的功勞自然是少不了的。
而且,整個京師的範圍,也都是于謙這邊在操辦,朱祁鈺基本幫不上什麼忙。
朱祁鈺登基之後,于謙很快便向他諫言。
「敵寇得意,如今挾持扣留太上皇,這樣形勢下他們必然輕視大明,肯定會長驅南下。」
「臣請陛下嚴令各邊境的守臣竭力防守遏制。」
「另外,京營士兵的器械都以所剩不多,需要馬上分道招募民兵,令工部製造器械盔甲。」
「臣建議派遣都督孫鏜,衛穎,張輒,張儀,雷通分兵據守九門等重要地方,軍隊駐紮在外城的外面。」
「都御史楊善,給事中王竑負責遷徙外城附近的居民進入城內,並儲存在通州的糧食,令官軍自己去支領,用裝足的米作為代價,不把糧食留給敵人。」
「其次,再派遣軒倪等人為巡撫,武臣石亨,楊洪,柳博為將帥,儘快穩定局面,等待敵軍到來。」
于謙的一系列建議,朱祁鈺都沒有反駁,很快就給予了通過。
有于謙的牽頭,整個京城都快速的轉動起來,朝廷眾臣每一個人都各司其職。
所有人都知道,眼下這一戰關乎大明國運,容不得有絲毫馬虎,一旦輸了,那宋朝的靖康之恥,或許就要落到大明的頭上了。
看着于謙將準備工作安排的井井有條,視頻前的朱元璋也是微微點了點頭。
此人正是不錯,有能力,有正才實幹,朱元璋已經看是欣賞于謙了。
只可惜,朱祁鎮這貨是個蠢蛋,一手好牌被他全部敗光了,甚至還讓整個大明都陷入到前所未有的危機之中。
而朱祁鈺呢,雖然比朱祁鎮要好一些,至少不算太蠢,但要說能力嘛,其實也就那樣了,和朱元璋,朱棣這些祖宗相比,那是肯定比不上的。
京城之中軍民同心,每一個人都是一副如臨大敵的模樣。
到了十月,也先挾持着太上皇朱祁鎮已經攻破紫荊關直入中原,進窺京城。
對此,石亨建議收兵固守使敵兵勞累衰竭,然而去于謙不同意,道。
「此時怎能還向敵人示弱?」
這個時候,也先部本就氣勢高漲,如果再示敵以弱,那之後的戰鬥指揮更加困難。
也先部的兵鋒已經直指京城,于謙很快做出應對,分別調遣諸將帶領二十二萬兵士,在九門外擺開陣勢。
都督陶瑾守安定門,廣寧伯劉安守東直門,武進伯朱瑛守朝陽門,都督劉聚守西直門,鎮遠侯顧興祖守阜成門,都指揮李端守正陽門,都督劉得新守崇文門,都指揮湯蘆守宣城門。
至于于謙自己則是和石亨率領副總兵范廣,武興在德勝門外列陣,以抵擋也先。
大戰即將開始,兵部的事情,于謙全部交給了侍郎吳寧,同時下令把各城門全部關閉,自己親自督戰。
戰前,于謙更是嚴令,臨陣對敵時,將領若是退卻的,斬將領,軍士若不顧將領先退卻的,後隊斬前隊。
則是徹底切斷了眾人的退路,此戰容不得任何膽怯,即便明知道是死,也不能退縮半分。
在
第二百八十章 保衛京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