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某種程度上可以說沒有玄武門之變,就沒有後來的貞觀之治。
因為不通過玄武門之變,李世民就當不了皇帝。
而從貞觀之治的角度講,玄武門之變促使了皇帝更加的勤政愛民。
或許在李世民看來,只有自己做的更好,才能讓世人淡忘那一個血腥的清晨吧。
所以從登基後,李世民日以繼夜的發展國家,這才促成了貞觀盛世的出現。
而在李世民在位期間,他一直都很想看一看《高祖實錄》中,有關武德九年六月四日,玄武門之變的記載。
不過按照唐朝的規定,皇帝是不能審閱實錄中有關自己的記載和內容的。
這點李世民自然知道,可那一個清晨一直是他心中的一個死結,繼位之後,他就很想看一下高祖實錄中關於那一天的記載。
最終這位皇帝還是如願的看到了這段內容,並且提出了自己的意見。
他希望史官能夠像描寫西周時期,被迫殺死兄弟以保天下的周公,那樣來描寫自己。
還有貞觀二十年,李世民主持修《晉書》,他親自寫下了這樣一段話。
「古人有云,積善三年,知之者少,為惡一日,聞於天下,可不謂然乎。」
也許在這位名垂青史的大唐皇帝心中,無論自己日後的政.績有多麼輝煌,有一個心結他卻始終無法解開。
自唐代以後,民間一直流傳着這樣一個故事,玄武門之變後,李世民因為懼怕兄弟的鬼魂前來索命,於是派尉遲恭與秦瓊,擔任門前守衛。
但後來因為兩人年老,無法長期擔任,只好轉繪了兩人的畫像,貼於門上,以此抵禦鬼魂。
(寫到這裏的時候,突然想起了這個傳說,感覺比較契合就加進來了,兄弟們不要上綱上線哈,畢竟這不是歷史書。)
無論這個傳說是否屬實,公元六百二十六年七月二日,發生在玄武門外的那一幕,毫無疑問,是李世民永生難忘的一道記憶。
當他在朝堂之上接受群臣朝拜之際,當他在書房批閱公文之刻,兄長臨死前那充滿驚愕的眼神,以及東宮之中侄兒們絕望的哭嚎聲。
也許時常會在他的眼前與耳邊閃過。
【玄武門之變,對於李世民和他的貞觀之治來說,就像春天來臨前的寒夜,雖然寒夜無法掩蓋春天的溫暖,可在那一刻,依舊令人毛骨悚然。】
【李世民創造了一個名傳千古的盛世,可誰又能知道,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他究竟有沒有走出那一個冰冷刺骨的清晨,或許有,或許並沒有。】
【華夏曆朝十大奪嫡篡位帝皇盤點,第七名,唐太宗,李世民。】
視頻到這裏結束,而各大時空視頻前的所有人,都久久沉默不語。
任誰都看得出來,年輕時候的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三人感情真的不錯。
可是從李淵登基稱帝之後,三兄弟之間就走上了接壤不同的道路,隨着時間的推移,裂痕一點點的擴大,最終徹底爆發。
而且,李世民三兄弟,每一個人可以說都很有能力。
就包括最不出彩的李元吉,雖然性情暴躁,可武藝高強,箭法出眾,也遠勝了歷史上很多的皇子。
更不用說是李建成和李世民了,他們兩人,放在任何一個朝代,都是完全有資格繼承大統的皇子。
只可惜,他們生在了一起,還成為了一母同胞的親兄弟。
「李建成,李世民,若朕膝下有這樣的子嗣,那該多好。」
秦朝時空,始皇帝嘆息一聲,自己的十八個兒子,無一人可以和李建成和李世民比肩。
其他時空的皇帝也是紛紛發出感嘆,而唐朝時空內,李世民急匆匆的趕到太子東宮。
還沒進門就看到太子東宮外兩撥士兵相互對峙,不用想都知道,這是秦王府和太子的府兵。
當即,李淵就怒聲喝到。
「怎麼,你們要造反了嗎?」
聽聞李淵的喝聲,兩方的士兵都是一愣,隨即紛紛跪下行禮。
「參見陛下。」
「哼。」
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