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頭為黃牛,軀體高大,峻角聳立,回首而顧;
第五頭牛,絡首而立,體態豐厚,凝神若有所思,雙眼流琢出倔強的個性。
《五牛圖》畫卷上無作者名款,在拖尾的後紙上有趙孟頫、孔克標、項元汴、弘曆、金農等自元及明至清十四家題記。
只不過,在這後面,稍微遠一點的位置,還有一方鈐印。
「修復小組?」陳文哲奇怪的看着這方鈐印。
「對,就是當年修復五牛圖的專家組彷制的,怎麼樣?」張一傑得意了。
能夠修復五牛圖的專家組,能不能畫好五牛圖?
懂行的都知道,所以陳文哲自然也十分清楚這一點。
說到修復五牛圖,就必然要提到五牛圖的傳世和回歸。
五牛圖歷代以來就十分出名,畢竟是國內十大名畫之一嘛!
所以,《清河書畫舫》、《珊瑚網》、《郁氏書畫題跋記》、《六研齋筆記》、《大觀錄》、《石渠寶笈續篇》等書均有着錄。
《五牛圖》的身份家世,當是清晰而明確的。
乾隆在畫中的題詩是「一牛絡首四牛間,弘景高情想像間;舐齕詎唯夸曲肖,要因問喘識民艱」。
唐代初期,以牛、馬為主要表現對象進行創作的畫家逐漸多起來,到中晚唐達到高潮,不少畫家專以畫牛、馬而着稱於世。
在這裏,就不得不說這幅畫的作者。
韓滉(723~787年),字太沖,唐代長安人。
經歷玄宗至德宗四代,是唐代宰相韓休的兒子。
在唐德宗時期歷任宰相、兩浙節度使等職,封晉國公。
他是一位擁護統一、反對分裂割據的地主階級政治家。
擅畫人物和畜獸,寫牛、羊、驢等走獸神態生動,尤以畫牛「曲盡其妙」。
他畫的牛,姿態真切生動,具有一種渾厚樸實的風格。以繪田家風俗和牛羊着稱。
《五牛圖》相傳為韓滉在出遊時,目睹田間耕牛圖景所畫。
韓滉看到幾頭耕牛在低頭食草,一個牧童騎在牛背上吹笛,逍遙自得。
遠處又見一頭耕牛翹首而奔,另有幾頭耕牛縱趾鳴叫。
有的回頭舐舌,有的俯首尋草。
韓滉遂命隨從取出紙筆,全神貫注地速寫出一幅幅耕牛圖景。
韓滉經過一個多月的反覆修改,終於繪出狀貌各異的五頭牛,並為這幅畫取名為《五牛圖》。
82中文網
第一千四百二十章鎮國之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