鱉靈即位,號為開明奇帝。七色字小說網 www.qisezi.com
「生盧保,亦號開明……蜀王據有巴蜀之地,本治廣都,後徙治川都。」
《華陽國志·蜀志》記載,顓頊帝曾封其支庶於蜀,世代為侯伯。
歷夏、商、周三代,還參與了武王伐紂。
從蠶叢,到大約在周慎王五年時,開明氏亡國。
開明氏作為蜀王,傳承有12代。
《華陽國志》所說「世為侯伯」,歷夏、商、周三代,實際上就是《蜀王本紀》所記蠶叢—柏灌—魚鳧「三代各數百歲」。
按武家璧先生說法,可稱為古先蜀。
後來的「杜宇—開明」兩朝,可稱為古後蜀。
古後蜀從兩周交接之際,延續至秦惠文王后元九年,即公元前316年,為秦大將司馬錯所滅。
古蜀人在川留下了很多,與魚或魚鳧有關的地名。
如樂山縣魚涪津、彭山縣魚鳧津、南溪縣魚符津、永寧縣魚鳧關、溫江和灌縣的魚鳧城、奉節縣的魚復城等。
這些都是文獻記載的「故魚國」舊址。
「魚鳧」不僅僅是指捕魚的魚鷹,也指捕魚的漁梁。
魚或魚鳧極有可能是古蜀魚鳧族人的圖騰,而這些地名就是魚鳧族人圖騰記憶的孑遺。
魚鳧又作魚婦、魚符、魚涪、魚腹、魚復等。
《山海經·大荒西經》記載「有互人之國,為人面魚身,有魚偏枯,名曰魚婦。」與此暗合。
蜀王柏灌,或許就是《山海經》所記不死羽民「伯鸛」。
鸛字金文,是帶花冠的鳥,作觀望狀。
「此鳥勁捷,雖羿亦不敢射也。」
也就是說,鸛鳥是柏灌族人的圖騰。
有圖騰,實在是太正常了。
在那個遠古時代,王權都是和神權結合在一起的。
蠶叢、柏濩和魚鳧,最後都修化成神。
「其民亦頗隨王化去」,表明這是一個神權佔主導地位的古國,即所謂神國。
神國的一個重要特點,是把兵器豎立當作一種習俗,而不是作為武器使用。
所以,這又類似一種祭器。
這樣以來,兵器上銘刻圖騰,也就說的過去。
這樣的制度是神道設教,就是以神為最高主宰,以事神、拜神、修煉成神作為宗旨。
其政權之牢固雖可「與天地存久」,但這種神權國家,由於沒有軍隊,或軍隊不是主導力量,很難抵禦外部勢力的入侵。
所以在武丁及其以後,古蜀之所以屈服於商王朝,當與其武裝力量薄弱,難以抵擋商王朝的強勢入侵有關。
古蜀國作為「神化」國家,「三代各數百歲,皆神化不死,其民亦頗隨王化去」。
最大規模的一次「神化」是魚鳧王「田於湔山得仙」,全體蜀民隨魚鳧王「神化」而去。
此後經歷一段很長的空白時期,導致古蜀國歷史斷裂。
直至杜宇自立為蜀王,才有了「化民往往復出」這一景觀。
這段空白期,約自西周初至春秋時期。
蜀王「神化」之前,將宗廟祭器悉數瘞埋,可能就是着名的「三星堆祭祀坑」形成的原因。
當然,陳文哲能夠得到兩件蜀戈,也肯定跟這種習俗有關。
再打開另外一件木盒,發現裏面果然是一塊石頭。
仔細看了看,上面有一些甲骨文,但是最重要的是上面的畫,那也是圖騰,好像跟蜀戈上面的圖騰一樣。
所以,很明顯這三件東西,是出自一個地方。
果然,稍微詢問,李金鯉就證明了陳文哲的猜想。
這三件東西,居然是從三星堆附近挖掘出來的,這可就有意思了。
雖然陳文哲知道古蜀國,肯定跟三星堆有聯繫,但是他還真不知道,居然聯繫這麼緊密。
稍微查看了一下,陳文哲就發現,那塊石頭的年代,應該要比蜀戈早的多。
而且看樣子,沒準它跟三星堆遺址中的
第一千四百四十五章三足金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