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新好青年。
他們的暗戰,陳文哲自然是不在意的,他還是最在意手中的東西。
這一套金編鐘,還真是不簡單。
整體保存好,甚至看着還有一點璀璨的黃金光澤。
這麼一套黃金製品,放在哪一個年代,都應該是被人看中的最頂級藝術品。
如果再加上它們的時代、背景,那價值更加驚人。
稍微查看,陳文哲就再次確定東西是真品,這一點他能看出來。
畢竟是鑑定黃金製品,陳文哲只是看一眼色澤,就可以看出是不是老東西。
這套金編鐘,最起碼有兩百年歷史了,說他是乾隆時期的應該不會錯。
既然是真的,是不是另外一套的替代品,或者它是正品,另外一套是替代品呢?
這樣的東西,要想看看是不是複製品,就需要看工藝。
所以,拿着東西,陳文哲仔細查看。
黃金肯定是沒問題的,就看其製作工藝達到什麼水平了。
乾隆所鑄的這套金編用了一萬一千四百三十九兩黃金。
一整套金編重一萬三千六百四十七兩二錢。
跟現在的黃金製品相比,乾隆時期的黃金成分不純。
只不過,這一套金編鐘的技術可不簡單,最起碼它打破了我國歷代用銅鑄造編鐘的傳統。
而這其中最重的是「無射大金鐘」,最輕的是「倍應鐘」。
其上都有銘文,銘文是「乾隆五十五年制」。
將鍾由低向高排列後,擊之可以演奏出美妙的音樂。
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為了給弘曆皇帝八十歲壽辰祝壽,各省總督聚斂黃金,送入清宮。
之後,由宮廷匠人精心設計,鑄造了十六隻黃金編鐘。
這算是「萬壽節」的貢品,用以炫耀盛世豪富。
平時,這一組金鐘置於太廟中,遇有朝會、宴享、祭把大典,才拿出來配合玉磐奏樂。
古代編鐘、編磬用體量大小區分音律,金編鐘則造型劃一。
它們用厚薄不同來分出音階,每枚鐘面鑄有陽文楷書律名。
鐘的圖飾同一,都以突起的紋劃分三段。
上段是雲朵;中段較寬,鑄有神態飛動的行龍,龍頭一律向左;
下段是對角形雲紋,平均分佈着八個平頭乳釘,是打擊點。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