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這些都對,最後末有寸楷書「右帝禹制」。
字體為蝌蚪文,即鳥蟲書篆。
這是一種奇特的古篆文,字形如蝌蚪,既不同於甲骨鐘鼎,也不同於籀文蝌蚪。
就是因為這麼奇特,才有人認為,這很可能是夏文。
可惜,發現的這種文字,實在是太少,也沒有相關遺址來左證。
就算是何致山寨刻碑,也幾經流失。
當年他將其置於嶽麓山,到明嘉靖十二年(1533),才有潘鎰剔土得碑,遂摹拓流行於世。
明代學者楊慎、沉鎰等都有釋文。
碑文主要記述大禹治水之功績,現在長安碑林、禹陵、法華山、黃鶴樓等處,均以此碑為藍本山寨。
這麼有名的一塊石碑,而且真正的石碑還消失無蹤,成為千古之謎。
那麼後世人會怎麼做?尋找是肯定的的,但是翻刻、造假更是必不可免。
禹王碑就是在傳說和翻刻間,它的真假及身世,逐漸化為了一個文化謎團!
因為它在華夏文明史上,太出名了,不僅古人對其極致推崇,就連近代人對其,那也是極致推崇。
甚至,到了當代,人們還將其定為了,中華民族的三大瑰寶之一。
當然,這一切都是有原因的。
「禹王碑」之所以如此出名,顯然是因為大禹,太過出名了。
其對中華文明的貢獻,太過偉大了。
隨便說幾個,便可窺見一二。
諸如大禹治理了上古大洪水,劃定了九州,製造了九鼎等等。
很顯然,中華民族對於大禹的尊崇,已經達到了極高的境界。
所以,一旦有一塊碑文,被傳說與夏朝的大禹有關。
那麼此碑文,就一定會受到,歷朝歷代的我們國人的極致推崇!
更何況,據傳此碑文,還是人們為了紀念大禹治水而立。
且因為立碑的事情,還發生過大禹謙讓的趣事。
所在,在種種傳說,以及神秘因素的影響下,「禹王碑」的事情,總是能對歷朝歷代的名人、文人,產生巨大的吸引力。
事實上,雖然「禹王碑」是中華民族的瑰寶,但在歷史上,它的命運,卻是命途乖舛的。
而且,因為「禹王碑」身上,有太多太多的謎團。
故而,「禹王碑」的真假和身世之謎,歷來均受到了人們的廣泛討論和關注。
需要說明的是,不管「禹王碑」身上有多少爭議,一些事情都真實存在,不是虛妄,不是傳說。